第412章 时间定了(1 / 2)

穿在1977 狸猫换银子 2099 字 20天前

时间定了

时间定了

一个星期转眼就过去,这几天倒也发生了几件事。

卢家湾图书室有全套数理化自学丛书的消息不胫而走,除了南湖公社的外地知青,还滞留在孤峰县的其他公社的外地知青们都带着行李干粮纷纷找上门来,希望能在这里抄书。

不仅如此,没多少学生的南湖高中校长也在打这套书的主意,他跟杨书记掰扯了两三天,最后在公社钱书记的见证下达成合作。

卢家湾出资料,南湖高中出老师,火线成立了南湖高考复习班。

所有人只需要到南湖高中登记,再缴纳1块钱的资料费,就可以加入这个学习班。

1块钱不白交,学校发动了几十名老师和学生,用借来的数理化丛书和知青的手抄本,火速刻了油印蜡板,然后用学校的油印机印刷复习资料,1块钱也就顶个材料费。

作为交换,等高考过后,南湖高中要与卢家湾村小结成帮扶对子,协助卢家湾村小培养老师、指导教学。

杨书记靠在椅背上,抹了把头发,将帽子重新戴上,再拿起烟杆填烟丝,叹着气说道,“一个個的都不省心,半个孤峰县的高考生都在公社高中复习班上课,我想让咱们队的人也都过去,一来听听高中的老师是怎么讲课的,人家干了几十年的教育工作,多少也有些心得吧。

直到大哥介绍说,小陈在《江南文艺》上发表了文章,通讯稿还经常登上云湖日报,是一名作家,他们才突然变得非常热情。”

他赶紧拿起电话,“喂,我卢家湾生产队,你哪里?”

还是那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呐!

张文良淡定地将掉在桌上的纸团丢到墙角的箩筐里,正色说道,“总的来说,就是虽然今年劳动力不足,但是因为我们有了收割机,所以秋收不仅不会耽误,反而可以提前结束。

杨书记顿时一愣,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怎么说?”

虽说高中没有多少老师,可那些老师基本上都是年纪偏大的老教师,也就是说,他们最少都是十年前进的高中、走上教师岗位,所以知识基础还是相当扎实的。

张翠娥、杨志军他们不是没有到复习班听过课,可是听了一天之后,所有人都觉得这里的老师没有自家的陈老师讲得好,而且好多人都找他们请教,反倒耽误了自己的学习,便没有再过去。

点燃烟抽了一口,他看向陈凡,“我不是说你讲得没人家高中老师好,你不也说过吗,三个人什么必有老师的,反正就那个意思。”

肖烈文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我就说嘛,打铁还要自身硬,你跟谁拉关系都不如把自己本事练好!”

肖烈文脸皮多厚,哪能被他难倒?当即若无其事地抽着烟说道,“反正我就说你那个计划行不通。”

肖烈文顿时哑然,抽着烟不理他。

只不过在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看来,就有些薄情寡义了。

另一件事,便是陈凡带着姜丽丽和黄莺她们去了一趟地委,将之前拍的照片都取了回来。

所以他从来没想过去跟这一届的高考生去拉什么关系,安全是唯一的例外,那是因为之前他们就已经是朋友关系,否则也不至于安排他住进家里。

陈凡不等他们说话,便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我始终相信一点,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咱们这批学生都能考上好大学,杨伯,您信不信,哪怕是不认识的人、甚至是之前拒绝过三虎哥的那些人,都会向我们示好。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陷入沉思。

片刻后,张文良首先摇头,“不会。”

陈凡嘿嘿一笑,说道,“您不信等着看,就那些外地知青,他们考上了大学,有几个会过来报喜的?再看看那些本地的应届生、往届生,又有几个会拎着东西回来回礼的。”

陈凡几句话,便捅破了他眼前的窗户纸,所以咂咂嘴之后,他便将拉拢未来干部的念头抛到脑后,转而聊起秋收的情况。

说完之后,他又有些不甘心,眉头紧紧皱起,问道,“那些老知青,他们真的会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走?”

陈凡呵呵笑了两声,正要说话,旁边肖烈文就将大茶缸子往桌子上一放,“我就不同意你的看法,什么拉拉关系、互相帮助?哦,你就敢肯定以后不会变成干部相护?好处都让干部占了,你让老百姓上哪里找活路去?”

事实上也是如此,无论是单位上的工人、还是插队的知青,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大部分人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是回家!

“快了快了,应该就这两天。”

这种想法完全可以理解,离家短的一两年,长的十几年,怎么可能不想家?

好不容易拿到回家的通行证,当然要第一时间跑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