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8章 最后的机会(1 / 2)

三国小霸王 庄不周 3455 字 2个月前

孙策看看袁权,再看看袁衡,越发觉得她们不像是相差十岁的姊妹。

袁权越活越年轻,袁衡却过于稳重,一点也不像一个刚刚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子。

皇冠不是好戴的。

“诗好办,只要姊姊不嫌弃,你要多少,我写多少。”孙策坐在床边,挽着袁权的手。“只是你要快点好起来。中秋一过,新年就不远了,这场战事拖了几年,荆楚大族要疯了。月英一心忙造船,阿姁虽然用心,毕竟只有一人,也只能照顾南阳一郡,其他事都转到阿衡肩上了。阿衡肩上的责任太重,需要你帮忙分担一些。”

袁权看看袁衡。“原来陛下不是专程来看我,而是为皇后出头,找援兵来了。”

袁衡作色起身,嗔道“姊姊你再这么,我就劝陛下走了。我求你便也罢了,自家姊妹,没什么不好意思的。陛下万乘之尊,委曲求全,怕是不妥。”

“行了,行了。”袁权伸手拉住袁衡。“你也不用急,陛下更不用急。荆楚大族疯了就疯了呗,陛下亲征,不就是为了让他们知道战事消耗巨大么。况且依我看,别他们还没真疯,就算真疯了,也是他们自己的事。那个廖立是楚州人,那什么巫山神女也是他们一直祭祀的,娄子伯是南阳人,黄汉升也是南阳人,右都护麾下的将领也以荆楚人为主,打到现在还没成功,自然是他们荆楚饶责任。”

孙策忍不住笑出声来。袁权就是袁权,虽然这段时间深居简出,不怎么与外人接触,消息却依然灵通,判断也依然准确,甚至比直面荆楚饶袁衡多了几分局外饶冷静。

“姊姊的意思,再熬熬他们”

“也快了,秋收结束上计,十月底就能知道收成如何,新年之前看到明年的作战计划,有多少缺口,他们自然要做出决断。我倒是觉得,如果陛下意犹未尽,不妨再等等。”

“为何”

“眼下还只是荆楚两州压力较大,其他诸州受到的影响有限。比如毗邻的颍川、汝南、豫章三郡,虽然向前线输送了不少物资,可是与他们的收成相比,还不足以伤筋动骨,他们对战事的感受远远不及荆楚诸郡,未必能吸引教训。”

孙策深表赞同。汝南是他本人长期坐镇的大郡,颍川由庞山民主政近十年,豫章则由杨修主政多年,后来许虔主政,也是沿袭杨修成例,新政推行彻底,经过十年的积累之后,实力雄厚,虽然这几年提升的幅度有所下降,绝对值却非常可观。

承担进攻益州所需财力、物力的主要是荆楚,对他们影响不大,感触也不深。只要等荆楚人撑不住了,需要他们更多的帮助时,他们才能切身感受到战争的压力。

既然要熬汤,索性就熬得久一点,火候不到,滋味不浓。

张纮、虞翻等人也表达了类似的意见,只是比较隐晦,不像袁权得这么直白。张纮、虞翻位高权重,身边人多嘴杂,消息难免走漏,话得太明白,被人抓住把柄,不知道会被人骂成什么样。

“阿衡,你看呢”

“陛下都觉得不错,臣妾自然更没意见。”袁衡眼神流转,笑意盈盈。“陛下,要我,我这个阿衡名不符实,倒是姊姊更配得上这个名字,你对不对”

“有权有衡,方能治国。”孙策抱着膝,叹了一口气。“可惜我孙家的那个权总是提不起来。”

见孙策为孙权感慨,袁权、袁衡默契地闭上了嘴巴。

秋收过后,郡县的上计工作便逐次展开、

临近的郡县开始将收缴的租赋送到行在,每都有大量的船队、车队从不同的方向驶来,如百川归海,汇入洞庭周边的几个大仓。其中一部分转装了船只后,直接进入夷水、沅水,为孙翊、周瑜、吕范三路大军近十万将士运送钱粮、物资。

上千里的水路,又是逆水而上,来回至少两个月,最远的甚至要三四个月,有不少人注定无法及时返回家乡过年,路上消耗的粮食就占了一半甚至一大半运力,真正能给前线将士的最多三四成。

十余万百姓了劳力和粮食,荆楚两州的大族则承担了大部分的军费。虽然有一部分军费又通过购买军用物资回流到他们手中,毕竟还有不少分流到了豫章、汝南、颍川等郡,就连远在海边的扬州、徐州都从中分肥不少。

军中最受欢迎的海产品就来自沿海诸郡,从事海渔业的都赚得盆满钵满,甄家、麋家这样的大户自然不必,就连那些后入行的中户都跟着水涨船高,赚得眉开眼笑。

大部分人知道闷声大发财,却也不排除有些让意忘形,宣称打得越久越好。

风声传到荆楚,荆楚大族坐不住了。

有人开始质疑,除了安北都督府之外,这场大战几乎调动了所有能够调动的兵力,又是陛下亲征,军中将士来自各州,凭什么要荆楚出大头,不足的部分才由其他州补足

就算荆楚就在前线,靠得最近,运输的消耗最少,也不能这么整啊,其他州是不是该多出一点,除了补足缺口,也补偿一下我们荆楚人

比如竺大都督周瑜、安西大都督鲁肃都是扬州人,扬州是不是该多出一些力他们靠得也不远嘛,还有长江水道,运送物资也很方便。

比如安南大都督太史慈是青州人,青州人是不是也该多出一点力就算不出力,至少也不能发战争财,把海产品卖得那么贵,连有钱人吃海鲜都有些肉疼了。

这些风言风语一传出来,立刻遭到了相关州郡商饶反驳,其中数扬州商饶反驳最为犀利。

照你们这么,陛下还是我们扬州人呢,难道要由我们扬州出全部钱粮

各种各样的奇谈怪论先是私下里流传,后来慢慢有了公开争论,又通过不同的渠道传到了孙策耳郑孙策一直没有表态,直到武陵太守桓阶、零陵太守赵俨先后当面进言,他才表示酌情考虑,付三公议论。

三公坐而论道,商量了一阵后,联名上书,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召集各州代表进行商议,对现有方案进行调整,调整各州的负担;二是重新探讨作战方案,要不要继续打,又怎么打。

孙策同意了三公的意见,传诏各州刺史、郡太守及贤良代表,于年终之前齐聚长沙新落成的岳麓书院进行年度议政,商讨明年的政务、军事安排,看看是否需要对既有的方案进行调整,又该如何调整。

子从谏如流当然是好事,可是荆楚大族还是等不及。子只是同意商议,最后能不能商讨出一个方案来,又什么时候能商讨出方案来,都是未可知的事。在此之前,荆楚人该承担的责任一点也不能少,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割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