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上车(1 / 2)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2088 字 12天前

确实是如此,其实他们带的贵重物品只要慢慢出售还是能出脱的,只是那样就要先在买卖城加大投入。

在没有见到真正的实利之前,商人们不会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投入重注。

他们毕竟不是来自张家口,张家口的商人已经参与了几十年的对外贸易,他们知道怎么赚外人的钱,知道怎么备货,怎么合作,怎么降低风险和扩大利润。

所以张家口的晋商们与和记一拍即合,上手就是大规模和大股投入。

永平府的商人们怎么说也是多出千把里地来,就算有和记的物流业帮助,比起张家口来还是有先天性的劣势。

更关键的就是买卖城也是太远了,对永平府这样纯粹的内陆商人来说,买卖城的距离远的离谱,虽然有利润,也足够叫他们心生犹豫。

人就是这样,江南的人已经习惯了海贸,对出海都没有太多的排斥。

张家口的商人们则是习惯了和草原打交道,包括深入草原去赚取利润。

大盛魁可就是出现在张家口,清末的传奇商行,赚足了蒙古人和俄罗斯人的钱。

而更多地方的商人就缺乏闯劲,并不是他们天生弱一筹,只是环境会决定人的眼界和魄力。

把张家口的商人们换到永平府,未必他们就能如眼下这么出色。

在永平府商人们心里七上八下的时候,外贸司的官员终于继续说道:“对你们的犹豫我们表示理解,你们眼下的困境我们当然要设法解决,不然下一回你们未必会过来了。我们提出个方案,你们的贵重货物,刚刚我叫人去盘点过了,本钱大约是一万一千两……”

见几个商人坐不住的样子,感觉想争一争,官员脸上露出笑意,虚按一下两手,说道:“我们请的是青城最大金行的老行家去掌眼,我想这个大家不必要争了。”

几个永平府的商人面面相觑,这个价确实是他们的本金价格,人家估算的不错。

虽然还没有算上来回的路费折耗,但他们带的别的货也有不小的利润,又想出掉货,还想一点儿不损失,这个他们自己也觉得过份了。

几个人脸色有些难看,吴姓商人也是龇牙咧嘴,但都觉得按本金给和记吃下来是最好的选择了。

不然带着这些货回去,损失是小事,叫人家看了笑话就太丢脸了!

要知道他们出来的时候可是有很多人不看好这事,带着这么多货回去,人家不管他们赚不赚钱,就知道他们带着大批货回来了。

这笑话,可就是闹大了!

官员没理会这些商人的表情,只是一脸沉思状的说道:“本金是一万一,我们吃下来明年出脱能赚六成,你们带过来不容易,这个利当然我们不能要。我们只要鉴定费,手续费,放在店里出脱的成本人工费,这样罢,我们给你们一万六包圆拿下,你们看怎么样?”

还能怎样?

原本永平商人们已经准备捏着鼻子把这些货直接给和记算了,不赚钱也好过带着货回家,没想到和记居然是这么处理的,最终除了本金,还多给他们五千两!

几个商人也都是见过银子的,几千两只是小事,关键是这事不仅有了面子还有了里子,这就叫他们有些出乎意料之外的惊喜了!

身材胖大的永平商人呼的一下站了起来,有些激动的道:“怪不得张大人那天说要以商人之法行事,果然不是凭白说说的。以后,和记在永平的事就是我杨某人的事,张大人就是我最崇敬的人,谁和他过不去,就是和我杨某人过不去!”

“张大人果然是信义之人,向来久闻大名,这一次真的见识到了。”

“怪不得京师和记的人和我们打包票,怎么样也不会赔,和记真是说话算话,日后和记说的话,别人不信,我信。”

胖大商人转过脸来,对着那官员道:“这位大人必定是张大人身边的贵人,才能这样有担当有决断!”

官员一楞,仰头大笑道:“我就是外贸司回易局的副局正,距离张大人身边的贵人差了七八层呢,老兄过奖,实在是太过奖了。”

原来这官只是一个中层官员,几个永平商人一征,又有些担忧起来。

到了傍晚时分,他们的担忧彻底被解决了。

几个吏员带着一小队镇抚兵过来,提走货物,交割了现银。

和记内部,包括青城到买卖城全部用和记银元了,方便,省事,不用铰来铰去的麻烦,银子成色也是固定的,不用考虑成色问题。

但银元办法拿出去用,虽然在大同和张家口也有很多人在用银元,这种事官府不会较真,大明在这方面的管制相当的稀松。

比如银号就是私人兑换银子的,民间还能铸私钱,钱庄就专干这买卖。

但大量的银元流通还是很犯忌讳的,特别是京师,永平距离山海关和京师都近,在这些地方大量出现银元,只要朝廷上下不是一群猪都会知道发生了什么。

虽然和记上下对大明朝廷的反应和效率都是万分鄙视的态度,但能少一点麻烦还是少一点。和记已经够树大招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