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四向对方点点头,马匹行进速度不慢,在沽沽流淌的河水中,两支军队很快交错而过,消失在彼此身后,只留下火光的亮光持续不停的闪烁着,犹如一支蜿蜒向前的火龙。
……
脑毛大率着自己本部的三千多精锐,大半是强壮的牧民,均是满面横肉,好勇斗狠。
骑术精良不必多说,射术也肯定相当犀利的部下,从纯粹的骑射之法来说,蒙古人其实是比女真人还要强出不少来,女真是渔猎民族,骑马打猎固然也是他们的生存之道,但也有打渔和在林中采摘野菜干果,各部落也都一直在种地,而且他们的马匹数量不足,也没有办法保证部落里每个人都能自幼学习骑马,到目前为止,女真八旗每次出征尚有两到三成是步行,并没有战马随行,这和后世人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八旗万马奔腾出征厮杀的情形截然不同。而蒙古人就不同了,他们是游牧民族,真正属于马背上的民族,不论骑射功夫还是彪悍程度当然都远非汉人可比。
前方的小小墩堡已经燃起了狼烟,这里属于蓟镇中路所管地方,原本属兀良哈三卫中的朵颜卫地界,现在喀喇沁人已经西迁,诺大的草原上只有青草和处处枯黄的树林,穿过缓冲地带,看到山脉叠嶂之后,便是可以看到依山而筑的如长龙般的边墙,一个个空心敌台上都有或多或少的明军把守,然而看到大股蒙古骑兵前来,这些敌台几乎形同虚设,只是山势险峻,很多时候游牧民族,包括后来的女真人破口入关,仍然是在一些重要的隘口进入,因为重要隘口也意味着是险要地方,一旦突破就容易进入燕山深处的平原区域,就象脑毛大等人的前方就是潘家口,一旦破口,可以迅速渡过滦河,直抵蓟镇核心三屯营,然后遵化,昌平,玉田,丰润,蓟州等处直处于兵锋之下,嘉靖年间,古北口被突破过,潘家口也被蒙古人突破过,京畿各处,饱受劫掠,到崇祯二年,皇太极则是从洪山口和龙井关,大安口等处破口而入,突破至蓟镇腹地,攻下多处险隘和城池,可见一旦武备废驰,则这些险关坚城便毫无用处,只是摆设而已。
眼前的长城和墩堡军台都是戚继光在任蓟镇总理时所设,当时明朝震惊于潘家口被破,张居正等人秉国时痛定思痛,除了将昌平等四镇均归戚继光这个名将管理外,同时拨给巨资,在沿蓟镇沿线修补重筑长城,修筑了大量军台和规模庞大可以放置火器和大量士兵的空心敌台,由于戚继光练兵得法,修筑的边境关隘又十分坚固庞大,在其镇守蓟镇之后,数十年间北虏都不曾由蓟镇犯境,偶有小规模的冲突,也是北虏吃亏的多,这和辽镇的情形截然不同。
当大股北虏骑兵南下之后,潘家口沿边墙一线的火路墩都是先后燃起狼烟,漫天的狼烟之下,北虏骑兵一路狂飙猛进,直抵隘口之外方才停住脚步。
潘家口一带的墩堡均是戒严,潘家口上兵马云集,一个参将并三个游击,五六个守备齐集关口之上或是于其下戒备,同时开始向昌平和京师一并告别。
自嘉靖年间因北虏屡次入边,设蓟辽总督之后,蓟辽总督乃成为大明最重要的总督之一,其管辖的地域西抵大同镇内长城边界,东至辽东,管辖顺天、保定、辽东三大巡抚防区,也就是后世内蒙部分地方,山西部分,河北并天津全境和大半个辽宁省皆在蓟辽总督的防区管辖之下,其实西至大同,东抵山海辽东,都是为了拱卫屏障京师,蓟镇为最为核心的防区,蓟辽总督在春夏时驻节密云,防秋时驻节昌平,当狼烟烽火燃起的时候,身在昌平的蓟辽总督吴用先也是第一时间接到了塘报。
相信在同一时间,塘报也急速向京师一带行进,这般大事不是蓟辽总督可以专断的,当然会第一时间报给兵部和直达御前,上达天听。
至于辽东经略督师孙承宗,他主要的地盘就是关门内外和宁远加锦州,当然登抚,天津巡抚等三方布置有关的战区也是归孙承宗负责,一年几百万的军饷也归老孙头划派,权力很大,但真正的辖区并不算大,不象到了袁崇焕时为蓟辽督师,又设保定总督,将蓟辽总督权力削弱极多,而蓟辽为一体后,面临后金绕道入关,蓟镇又变得十分虚弱,最终后金兵连陷多城,围困京师,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局面。
两日之内,不仅蓟镇震动,宣府,大同,辽镇,南抵天津,山东,登莱,都为北虏大举入寇至潘家口之事震动。
吴用先身为总督,只能率督标营亲临前线,往潘家口一带赶去,同时下令前线驻将,一定要打听清楚,北虏此次大举来犯到底是何原因,另外切实查明,北虏是否已经在继续大举增兵,并且一定要沿长城各口小心戒备,需知嘉靖年间俺答汗先是击西路另外诸口,趁着明军大举增援其余各口之时,猛然移动攻潘家口,这才破口而入,大军蜂拥而进,要知长城诸多地方都是建立在险要地方,这也是当时的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分界线上特有的地理现象,象西部长城北边多有戈壁沙漠,或是盐池一类险滩,要么就是在河套区域,到了陕西山西河北一线,则长城一线多为崇山峻岭,到了辽东亦是如此,长城多沿辽河河套区域建筑,多是险峻要紧地方,所以只要把守好要紧隘口,敌骑很难从长城线上翻越,纵然守兵不多,但骑兵还要翻山越岭再爬墙,可能性太小了。<!-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