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大战开始(1 / 2)

权霸天下 易梵 1870 字 2个月前

黄大人这时也只有硬着头皮拿出圣旨,本来这种情况应该咳嗦一声,然后大家跪下听旨,这时那黄大人怕万一念完之后大家把对官家的愤怒转到自己身上来,只好把卡到嗓子眼的那一声硬生生又给憋了回去直接开口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闻湘楚洞庭人氏萧炎,未曾及弈,而常思报国之心。今至此国家危难之际,萧炎亲率湘楚子弟联合我建康军民,上下一心,收复建康。而后又在金掳犯我朝邦之计,奋力抵抗,此忠义勇之人。朕闻之赞叹,值此国难当头之际,特晋封萧炎为忠义武功郎,建康节度使,总领江淮路义军大总管,赏银鱼袋一只。其麾下个人由萧炎据实奏报再领封赏。”念道这儿那黄大人抬头看了一下萧炎,见面色平静,于是稍稍放了一下心,轻咳一声。

继续念道:“陆琛等建康一众官员,在建康沦陷之际,还思谋收复国土,据乃忠义之辈,国之忠臣。特加封陆琛金紫光禄大夫,银鱼袋一只,知建康府事。其余建康官员据升一级待用,其余由建康府据实上奏,另行封赏。此外,建康乃我大宋抵御金掳之重要防线,特派尚书左扑射黄善为宣抚使,赴建康督战军事,总领一切军政之事。待打退金掳,一并有功人员再行封赏。钦此!”

听完这道圣旨,萧炎到没什么。其他的建康官员可就不行了,脸色顿时变了,自己等人倒无所谓,可是萧炎和洞庭来的义军这段时间的表现可是众所周知,现在的萧炎可是大家公认的领袖,这个黄善是个什么东东,一来就想把建康的军政大权抓在手里。这些人这段日子等于是从生与死之间溜了一圈,在危难之际,屡上奏折,没人管没人问,现在倒好,刚有点起色,就迫不及待来抢功。

看着大家面上的神色都不善黄善的脸上也不自然了,但还是的说,来时官家千叮咛万嘱咐的,不说不行,但说出来不知会不会挨揍,一咬牙说吧。“大家不要着急,以后官家还会有封赏的”。先说两句好听的吧。“大家也知道,金兵南侵,一路捋掠,只是我朝百姓流离失所,为此官家是日夜焦虑,茶饭不思.....”。说到这里还假惺惺的擦了一下眼。众人这时的眼神分明就两字“无耻”,如果眼神能杀人那估计黄善要死了无数次了。

见众人没反应又硬着头皮道:“听闻此次建康军民齐心协力驱除金掳,致使金掳狼狈而逃,连一些军械粮草都没来得及带。”

说到这里萧炎心里咯噔一下子。前面的封官萧炎也不懂南宋的官职大小,再说还想等着打退金狗回洞庭呢,什莫狗屁官,才不理会呢!萧炎没听懂也懒得听。这时听到粮草军械,一下子明白了。

萧炎不禁怒火直冲,两眼死死的盯着黄善。

黄善看到萧炎的眼神也是一阵心慌,但怎么多也躲不开,不由支支吾吾道:“这是官家的意思,萧将军还请体谅。”

萧炎没有接他的话,而是转头看向陆琛说道:“陆大人,皇上的意思,是不是今后建康抵御金狗的事务都要由黄大人来承担了。”

陆琛看看萧炎,再看看黄善,含含糊糊的说道:“还是要依仗萧将军。”

萧炎知道陆琛的苦处,点点头道:“陆大人不必为难。”然后对着一群人说道:“我萧炎和洞庭的众兄弟本就是一群水匪,但我们是大宋子民,所以我们虽是匪却有原则,不抢老百姓,也不与官家做对,我们冒着风险不远千里来到建康抢的是金掳。适逢其会,手众位大人和乡亲父老委托,带领建康军民抵御外悔,到现在为止总算没付所托。”说着看了一下众人。

继续道:“现在,官家既然派人来了,那我萧炎和众位兄弟就到了和各位告辞的时候了。”众人一听萧炎说要走,也顾不得那摩多了,纷纷

开口谴责朝廷未见人所蔽,不明白真相,薄待功臣等。要知道萧炎一走,建康必将再次落入金人手里,而这些官员要么弃城逃走,将来被抓,轻则流突,重了那就....

所以大家怎么可能让萧炎走呢。在一个,就在昨天连全歼金兵的计划都制定好了。难道让这个一身肥肉的家伙来实施吗!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是什么后果。

萧炎双手轻抚,看了一下黄善,道:“还要烦请黄大人,转告皇上,他的赏赐萧炎谢了,但愧不敢当。”那黄善嘴唇懦懦却没说出话来。

“不过,我们是水匪,出来就是抢啊劫的。”萧炎又说道:“这些军械物资是我们众位兄弟冒着生命弄到手的,当然要带走。至于皇上想要,那简单,自己带人到金人哪儿抢去吧。”

这些话在当时那是绝对大逆不道,最少要灭三族。但现在这种情况,大家听了却反而有一种解气的感觉。

那黄善见到这种形式,知道建康是不能待了,本想来这儿捞点功劳,谁知.....。还是走吧,再呆下去说不定去小命都会搭这儿。于是朝着萧炎一拱手道:“黄某,来此前不了解情况,也是为奸臣所误。我马上赶回临安,一定会向皇上禀明一切,给诸位请功。”说吧有事一躬,道:“事不迟疑,我立即动身。

那些建康府的官员一看黄善要走心道“不傻吗,毕竟是朝廷里的,见风使舵的本事,嗯,嗯,厉害。”但嘴上还要说一些,黄大人远来辛苦,吃顿饭再走之类的。那黄善还吃饭,都以恨不得飞回临安,好找当今告一刁状,出口恶气。

就在黄善临走时张宪和他手下的一小队亲兵向黄善道,想留在这儿和众人共同抗金。那黄善只想快点离开,那谁愿意留下送死,就留吧。于是张宪和他手下的十几个亲兵一起留在了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