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正中下怀(1 / 2)

1984之狂潮 再次等候 1669 字 11天前

从某些方面来说,弗索亚的布桑乔、邦尼,甚至赖特王子这些人算是某种天才,他们见缝插针的本领已经是登峰造极。

接连卖出去两块海域后,布桑乔等人信心大增,他们准备趁热打铁,立刻就联系了那些观望的欧美石油公司,可是结果却不怎么乐观。

那些欧美石油公司的态度很明确:“不是正有人在勘探吗?那好啊?我们就等着勘探结果。如果有戏,我们当然可以买块海域试试;如果没戏,别想让我们花这冤枉钱。什么?万一有戏的话,勘探权的价格将会暴涨?笑话,我们石油公司在乎这一丁点的小钱吗?”

其实这也是弗索亚地方政府名声太臭的原因,整一个诈骗集团的老窝,不知道坑蒙拐骗了多少欧美的投资者。而且对买下海域的中国和日本?说实话,那些欧美公司是完全当成笑话看的。你们两个国家居然有能力勘探石油?还是高难度的海上勘探?这应该不是愚人节的玩笑吧?

“我们承认,日本的小家电可能还不错,但石油勘探纯属于外行。至于中国?呵呵,抱歉,从没听说过……”

除了欧美人的那种歧视,那些石油公司还有和平田财团一样的原因,等着荆建勘探的结果,最好能试着钻探几口井,毕竟石油勘探史上,一夜暴富的例子确实有,但更多的是血本无归的累累白骨。因此他们的反应倒是挺正常的,稳妥些、风险可控些。

当然,这与歧视中国的技术同样有关。实际上,就算拿到中国的勘探地质资料,那些石油公司照样不会相信,除非真的从这块海域打出了石油。很无奈,弗索亚贫油国的名气实在太响亮了,而且前面几次欧美地质专家的勘探都已经有了结论。

其实这就是当年对中国的普遍看法,包括当年的大部分的国人。当然,这也没什么可丢脸的,闭关锁国了几十年,中国在科技和许多行业上确实与国外先进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这恰恰不包括地质勘探行业。

新中国的地质勘探,就是在李四光这批老地质学家的言传身教下培养起来的,李四光老先生他们本身就是世界一流的地质专家,名师高徒,当然就有着一支高质量的队伍。

而且培养地质人才的关键是什么?一是野外勘探,二是野外勘探,第三还是野外勘探,就是到各种地质条件下的深山老林里去勘探,需要能吃苦,也需要大笔的资金支持。而这一些,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那些私人的石油公司肯浪费这样一大笔钱吗?

另外,海上石油勘探是在二战后才发展起来的,中国和欧美本身就在差不多同一条起跑线上,并没有技术上的代差。尤其是弗索亚以前邀请的那些欧美地质专家,他们有可能开着勘探船到弗索亚海域吗?谁给钱?至多就是走马观花一圈,凭经验得出一个结论。甚至后面的那几批为了保守,索性就沿用前人的结论,反正要错大家一起错。

不过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地质勘探方面中国并不落后,但海上钻探技术和设备上中国就落后许多,这就涉及到产业群的问题。因此就出现了某种窘境——中国有能力找到,但复杂条件下却没能力开发。比方说,东海的春晓油气田,日本向中国讨要地质资料,中国鸟都不鸟他。就是因为中国有能力勘探,日本甚至连这能力都没有。但90年代中国开发这块油气田的时候,就不得不选择与欧美石油公司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