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零 拿奖的实验(2 / 2)

年龄越小,恢复得越好。得病时间越短,恢复机会越大。

打穿几堵墙,开设隔离门,六个房间内部连成一个整体,每个房间30平米左右,安置一张床位。

请上六位专业护士,一对一服务。

杨帆满意,老吴做事大气,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到。家属放心不下,还能在房间内住。

“各位,只要按照我的要求,我相信不用两年,你们的亲人都能醒过来,如果我做的太过分,你们也可以提出来。”

杨帆和家属开了个简短会议,保证自身没有恶意。

测试开始,第一个,三十岁的男子,昏迷两年,大货车司机长期疲劳驾驶,突发脑溢血,一睡不醒。

“你先凑在他耳朵边上说话。”

杨帆吩咐她的妻子,两人一左一右站在他头边。女子听话,滴滴咕咕诉说家里长短。

男子剃了光头让杨帆视线清晰,数据眼中,前一刻自由凌乱符号,在女子说话后,丈夫头顶冒出一串白色数字。

“随机,无序。”

数据冒出有时间间歇,从各位到百万位不等。每一个数字产生,都代表患者一个念头转变。

“等下夫人,你和他说说孩子。”

一分钟后,杨帆把观看到的数字记录下来,他的手速很快,大脑更是不会忘记见过的数字。

写下几个数次冒出单位,括号(代表孩子)?

“你和他说说母亲最近的事?”

如法炮制,记下(代表母亲)?

一人是一个个体,他的思维数据,未必能通用到所有人。杨帆就是要找出这些概念,找到最能让他活跃的话题,刺激,均衡放松。

收集足够齐全的数据,他就能在设备上编码,录下亲人的声音,组合各种是似而非家庭琐事,循环播放。

这为男子,花了他2个小时,杨帆精神健旺,点点头:“今天可以了,你可以在这里休息。如果回家也行,我们有监控探头,能在手机软件上查看他的情况。”

女子松了口气,送丈夫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孩子上学,她的工资支撑不起老公医药费。

家里人还提到放弃,但是她不愿意。再坚持一会,也许明天就会醒来。

“谢谢你们。”女子道。

杨帆默默离开,又找上下一位。

植物人的唤醒,家属配合比重非常大。陌生人的话语,对大脑的刺激聊胜于无。

如果这个设备成功,是拯救了一个家庭。

这对夫妻带着孩子,还不是最辛苦的,下面一位,比他们更苦,只有一个13岁的小孩在照看母亲。

“孩子,你放心,我会把你妈叫醒的。现在,听我话,和你妈说说最近你的事。”

杨帆每天花上12小时,记录每一位患者。

数据整理越多,形成数据库,他已经能看透患者当时在想什么了。

“快了。”杨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