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主建筑是三层楼结构,占地面积非常大,一层墙面上不少地方是玻璃幕墙,样式现代,于此同样巨大的是室外展览区。
给人错觉,那是因为大门口外两侧的高台基座上一左一右都摆着一辆美制老式坦克:一辆26重型坦克与一辆4中型坦克。
任谁在进门前远远看到那两个大家伙,都会产生里边展览的展品大部分应该是美式本土装备的错觉。
可一进入博物馆内部,这感觉就来了个近乎180度的转弯:从bt-7快速坦克、t-26轻型坦克到t4-76到t4-85、斯大林-2型、三型这些大名鼎鼎的苏军二战老坦克都有,还停着几辆那个时代的装甲车,看着还是苏式的。
老坦克还不怎么显眼,现代概念上的t54/55、t72、t80到齐,如同闯进了某个俄国人的坦克部队停车场。
选举需要,拉链夫妇得先来博物馆,这趟他们来了之后就算博物馆对外开始开放了,然后夫妇俩还会不公开的前往艾伦先生的私人庄园做客。
眼前苏式装备扎堆,还好,再到处望一望,那里德国的一、二、三、四、五、六号坦克到齐,后两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豹式同虎式坦克。
除了坦克,露天展区内还有不少火炮,大部分都是苏式同美式重炮,甚至还有一门堪称丧心病狂的苏制152毫米k52高射炮!
看清所属的环境之后,拉链先生不自觉的咽了下喉咙:不是因为这些展品给了他什么压力,而是这些明显经过良好外观养护、防水防锈处理的装备得花上不少钱!
他可不是官二代或者富二代出生,出生算不上贫困,但也就是常见的普通人家庭,这会知道这一堆装备加起来可不便宜:将它们搜集到一块还不单是钱的问题,还要足够的关系网,更需要花上大量的精力。
艾伦先生不可能自己跑步跑西去亲自搜集,让人代劳的代价就是会需要花费更多的金钱。
张楠这会也已经下车,在妮可的陪伴下走到两人边上,拉链先生道:“艾伦先生,你的博物馆非常棒!”
这不是吹捧,而是实话,单看这室外展区就能知道这博物馆的收藏规模不是一般中小型军事博物馆能比的。
“艾伦,艾伦就行。”张楠笑着回答,“走,威廉、希拉里,我们去室内展厅看看,里边有些东西其它地方很难见到。”
朋友嘛,称呼可以亲密些,不用那么正式。
外边的装备是多,但对张楠而言还真不算啥,不少好东西在里边。
轻松聊着天往主楼大门口走:大门很有特色,是斜坡,这是因为一楼室内展厅内绝大多数轮式同履带式装备都是能开动的!
室内展区非常大,重型装备多,保养一流,很多坦克与装甲车存世量极少、价格昂贵。
苏联地盘上有的老式装备好说,花钱搞到不少,里头有不少苏联自产老装备,也有卫国战争中缴获的,大半个欧洲的装备都有,还有部分就是英美当初援助的货色。
西方世界军事装备收藏爱好者也不少,这里的其它一部分就是花了大价钱买的,还有在美国国内搜集的。
老式装备有,现代装备也有,比如苏军装备的20毫米榴弹炮同152毫米榴弹炮!
拉链先生夫妇感叹两门巨型自行加农炮的巨大,两人没有意识到一件事:大半个纽约城都在这两门2s7自行榴弹炮的射程范围之内,包括大半个曼哈顿!
其实就算意识到了这件事又如何,难道艾伦先生会用这两门巨炮轰击曼哈顿?
你逗我玩呢!
两门巨炮是可以开动的,就算不开动,两辆对向停放的2s7自行榴弹炮的其中一辆炮口对着的方向是玻璃幕墙,那里可以比较方便拆卸。
如果赶时间,扔个不靠弹片、靠冲击波起杀伤作用的进攻手榴弹就能快速打通炮击通道:炮口正对着曼哈顿方向!
而这里的一门152毫米牵引式榴弹炮是只有275公里射程,够不到曼哈顿,但在它的射程之内的地方那叫纽约!
这是博物馆,隔壁是机场,中间的围墙上有大门,有些装备就是空运到这边,有大门方便展品的转运。
而在机场内的某个地下仓库内,存放着4枚20毫米同6枚152毫米核炮弹、相应的发射炮筒同药包,需要时这些核炮弹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就能打出去!
如果不出意外,拉链先生在几个月后就能入主白宫:邀请这对夫妇作为第一批参观者参观自己的私人军事博物馆,这样的操作只能说天马行空、大胆之极!
顺便拍照合影,将来这照片可以挂在博物馆内,挺好。
打死拉链先生都不会相信,这会就有10枚苏联产核炮弹就在距离他只有00米的地方,必要的时刻就能将纽约,甚至美国拖入地狱!
一楼藏品丰富,但缺点也有,因为整个博物馆内就没有航空装备,这只是个陆上装备博物馆。
看完一楼的大型装备,这就上二楼,这里陈列的是相对轻型的装备,其中有大量的二战时期德军同日军的装备。
大路货有,稀缺货更多,单单各式人民冲锋枪就不是一般的军事博物馆拿的出来的。
可惜,张楠这会还没法、也不会将元帅权杖这类宝贝作为这里的展品,希特勒的手枪就更别想了,那些都是只能他自己秘玩的藏品。
二楼珍品多,从价值上而言最贵的却不是杀人的武器,而是一样杀人后才有的宝贝:一块125公斤重的金砖,边上还放着两块一公斤的!
希拉里对这两块放在玻璃展柜里的金砖很好奇,问比她高大半头的妮可:“这些是复制品还是?”
妮可微笑着道:“真品,艾伦的宝贝,花了金价几倍的价钱才弄来。
军事博物馆,这几块金砖也正好代表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