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小有别(2 / 2)

想炒就炒吧,你刚才也看到了,下边的青花器至少几百件,露出来那些几乎连个破的都没有。

我这一船,比全世界现在为止其它发现的加起来都多。

随便炒,炒到最后得利最多的还是我。

就是如果海底下太多,不能让陈江华全给报出去,说个百件归内就差不多了。”

全世界原本最多不到400件,再加个七八十件也无所谓。不过关兴权也知道张楠这家伙就是说说,最多送个甬城展览馆、会稽博物馆件把当所谓的镇馆之宝。

卖?

就他这貔貅的性格,别想了。

……

华夏国内出土的“至正型元青花”器虽然少,但通过少量的整器和一些残片,还是能判断元代时景德镇也曾专门为华夏国内生产过至正型元青花。

现在知道在伊朗和土耳其博物馆内藏有大量“至正型”元青花器的华夏专家虽然不多,但不是没有。

已经有华夏专家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国内出土、传世的至正型元青花和出口外销的元青花是有许多相同点,同时也有不少不同的地方。

比如华夏国内的至正型元青花同样采用进口的钴料,和元代外销东南亚、明器专用、使用国产料的元青花小件不一样。

倒是和外销到土耳其、伊朗等地的元青花一样使用进口青料,而且在纹饰上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这是相同的地方。

至于不同点,国内的至正型元青花实用器,在器物的大小上和外销伊朗,土耳其的元青花同类器物尺寸区别非常大!

外销中东、近东的元青花瓷器尺寸普遍都非常大,小件的几乎没有!

盘子直径一般在40公分以上,碗的碗口直径都能达到30厘米左右,真正的大海碗。

而华夏国内发现的同类器物,盘的口径一般在20公分以内,碗一般在15-17公分之间。

张楠说了说这里的区别,关兴权一听,似乎抓住了一丝灵感,但又有点没能点破的味道。

阿拉伯王公们喜欢大尺寸的器皿,而华夏这边发现的尺寸和如今的日用器差不多,这里边是什么原因?

关老大是聪明人,很快反应过来这压根就不是个“历史问题”,而是个“民俗习惯问题”。

想明白了,对着张楠道:“都有我们在喀-什大巴扎买的那些铜盘大。”

一听这话,张楠看了眼关兴权,明白他已经知道为什么同类器物,华夏国内发现的尺寸要比在中东、近东发现的小得多。

不过没开口:这两年原本冷冰冰、硬邦邦的关老大有时候也会开个玩笑啥的,这会要是表示一下“你真聪明”,这家伙心里都能得意一下吧?

不让他得瑟,关老大还是看着冷冰冰、硬邦邦的比较顺眼。

为啥在阿拉伯世界的元青花块头尺寸大?

饮食习惯问题。

盘子、碗,这都是餐具,就算它们是元青花,在诞生的时候,它们还是餐具。

举个有意思的例子:华夏人吃饭,就算八仙桌,上头能放几个直径45至60公分的大盘子盛菜?

然后每个人抱着个直径30公分的超级老海碗,拿着筷子往嘴里扒拉?

这画面……

画面太美,想想都别扭!

但如果换在当初近东、中东的阿拉伯世界,这就正常了:王公的宴会上,羊毛毯之上几个巨大的青花盘上头放着烤制的羊肉、巨大的面饼,还有水果……

众王公贵族围坐在羊毛垫上,用手和刀子切割、取用美食、高谈阔论…

不同的习惯有不同的器具,尺寸大,适合伊斯-兰世界的饮食习惯而已,再小些反倒不合适了。

……

最后浮出水面上游艇的潜水员又带了点东西上来,挺可惜,是个已经破成五瓣的大盘,图案还是凤凰穿花纹,但纹饰略有不同。

关兴权看着可惜,但这要是没办法的:断口看都破了可能有个几百年了,沉船上的瓷器想保持全完整根本不可能。

这里海水浅,潮汐都可能有影响,还好没有强的海流通过,不然这600多年过去,一船瓷器都可能全成碎瓷片!

对此张楠看得开,“老家里挖墓,石板墓除外,那些砖墓时间一长很多就会塌,里边的瓷器十不存一都正常,那才叫可惜。”

有些就不是坍塌的问题,就算有些砖墓构造坚固,墓里的淤泥都填满了时砖头都还没塌,里边的瓷器也都会给挤破。

没道理可讲的,像张楠碰到过的很多两晋南北朝古墓,都被大自然和时间给挤歪了!

江南地区几乎没地震,这墓怎么歪的?

山势有关系,或许土层密度也有关系,加上雨水渗透造成土层内部流失速度的不同,万事皆有可能。

墓室歪了,里边的原本已经被泥土好好包围、保护的瓷器,在日积月累之下产生的应力作用下也会被绞碎。

海捞瓷,这样比例的完好程度已经能算不错了。

吃饭,吃完了也不急着下水,潜水员们餐后都会很自觉的先休息段时间后才下水,这大概和“饭后半小时不可剧烈活动”一个道理。

张楠也不催,安全第一,就算水深才五六米,下边的压力也会比海平面大上一半多,对消化不好。

等着吧。

等到维塔等人再次准备,“大鲨鱼号”派出的那艘机动救生艇到了。

这会交通艇已经开至沉船上方漂浮:下午就不用再拎着网袋出水,会使用镂空大网绳筐子,这样节省体力,还能加快速度。

陈江华戴着个大草帽,一上游艇就道:“张先生,东西在哪?”

“餐厅。”

张楠说完,瞄了眼救生艇,水手正在往阳光甲板上搬两个巨大的厚塑料水箱。

这陈江华也够心急的,几乎就是以小跑的速度登上主甲板,等张楠到了餐厅,看到他正蹲在地上,看那四件大盘。

有点出乎自个的意料:陈江华没抱着完好的盘子看,而是拿着一大片盘子残片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