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面是:“一、帆、刃、山、万、片、城、日、天、边、孤、来”十二个字,赵暄妍的答案是“一片孤城万刃山”,肖遥的答案则是“一片孤帆日边来”。两人的答案一起亮出来时,现场的观众们就是一片哗然,点评席上的几位老师也是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从诗句的知名度来说,显然是赵暄妍答的这首曾经被收录进初中语文课本的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更为有名。可当看到肖遥的答案,再看了一遍自己的答案之后,赵暄妍就懊悔得直拍额头了。
“第二组的第二题就出现了不一样的答案了。”廖青也有些惊讶的道,“但是从赵暄妍的表现上,我们似乎已经知道谁对谁错了。”
赵暄妍懊悔的道,“肖遥的答案是对的,我的答案错了。”
“那你的答案呢?说不定这题有两个答案哦?”廖青故意笑着道。
“不,我的这句诗里,万刃山的刃字错了,应该是有个单人旁的。”赵暄妍苦着脸道。
“是的。”陈群点评道,“这个单人旁的仞字,是古代的一个计量单位,指的是八尺。可以表示高度,也可以表示深度。像我们熟知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它是出自《列子汤问》的,第一句就是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就是这个仞,形容的就是山的高度。”
“其实在古代,这个单人旁的仞字,是可以通刀刃的刃字的,像《左传》里面就有“子越自石溪,子贝自仞以伐庸”,这里就是用单人旁的仞字通做刀刃的刃字。但是单人旁的仞字可以同刀刃的刃,反过来却是不行的,刀刃的刃是不能通单人旁的仞的,所以你这题的确是答错了。”卢锡源也接着解释道。
“谢谢老师的解答。”赵暄妍道,“虽然我知道自己错了,却不知道原来单人旁的仞字是可以做刀刃的刃字的。”
“这只是第二题,”廖青安慰道,“所以你这也算不上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后面至少还有七道题,你还有扳回来的机会,不要灰心,继续加油。”
“嗯,谢谢廖青姐姐。”赵暄妍感激的对廖青点头道。
“这题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陷阱,“一片孤城万仞山”的知名度更高一些,通常会比“一片孤帆日边来”更早的出现在人的脑海里,稍不注意就会中招。”徐曼又继续道,“我原本以为肖遥可能会栽在这道题上的,毕竟一般来说,女孩会比男孩更细心一些的嘛,没想到错的却是赵暄妍。”
“这首《凉州词》其实是收录在初中课本里面的,”元蒙猜测道,“可能是肖遥距离初中比赵暄妍更近一些,印象也更深刻一点儿吧。”
第二题结束,肖遥以二比一取得了领先,两人继续后面的答题。比分落后的赵暄妍变得沉稳了很多,后面的每一道题几乎都是在规定时间的最后两秒钟内才确认答案。这番谨慎的做法也让她后面没有再犯这种粗心的错误。不过肖遥的表现也依然沉稳,同样没有犯错,肖遥也一直保持着一分的领先优势,一直到第八题。
第八题是一道选择题,题面是问“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秋”字指多长时间。三个选择分别是一月,一个季度和一年。在这一题上,两人的答案再次出现了分歧。赵暄妍选的是一年,而肖遥选的是一个季度。
这一次结果公布之后,赵暄妍看见肖遥的选择后并没有立即露出懊悔的表情,这不是粗心大意的问题,赵暄妍并不认为自己就错了。
“这题两人的答案又不一致,”廖青看了结果后道,“不过这次两人的表情都很正常,显然都不认为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但是这一题,正确答案肯定是只有一个的。那么哪位老师来帮我们说一下正确答案?”廖青最后看向了点评席上的几位老师。
“我想先听一下他们两位选择答案的原因分别是什么,”陈群笑着开口道。
“我先说吧。”肖遥这次没有礼让,率先开口道,“其实这句中的三秋在现在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很长时间的泛指,并不具体指多长时间。可是既然在这里出到这个题目,就只有从它的源头来考虑了。这句是出自《诗经》中的《王风采葛》,原句是: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个排比句分别出现了三月、三秋和三岁,指代的分别就是三个月、三个季度和三年。所以我选择了第二个答案,一个季度。”
“说得好,解释得很准确。”陈群鼓掌道,“我们都不需要再补充什么了。”
“这一次赵暄妍倒不是粗心大意的问题,”徐曼分析着赵暄妍错误的原因道,“她是被我们现在的使用习惯有些误导了。一年只有一个秋天,所以一秋就是一年,其实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当然,这也体现出赵暄妍在知识储备上也有着一定的不足。如果她和肖遥一样能记得这句话出处的整首诗,知道后面还有一个“如三岁兮”的话,应该也不会错误的去选秋代表一年了。如果秋代表一年的话,那么那个三岁中的岁又指的是多久呢?”
“谢谢老师,还有肖遥,受教了!”赵暄妍缓缓点头道,“的确是我的知识储备不足。”
“那么结果也很明显了。回答正确的是肖遥,赵暄妍回答错误。现在比分已经变成八比六了,也就是说在还剩一题的情况下,肖遥已经战胜了赵暄妍,提前进入下一轮了。”廖青宣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