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让李凒感到庆幸的是,作为本地长官的虞尧是军方的人,这或许是他获取更多国内信息的一个契机。他相信海汉在朝鲜的驻军即便不会介入内乱,但起码也会保持对局势的监控,而有关局势的信息肯定会经由这里传回三亚,或许能够从虞尧这里打开突破口。
“我只能对世子说一声很抱歉,有关贵国国内目前的状况,我这里暂时还没有收到更进一步的消息。”
在稍后的接风宴上,虞尧的回答让李凒大失所望,他很想指出对方的回答太过敷衍,海汉的情报系统也不可能这么迟钝,这么多天了还没搞清楚朝鲜到底发生了什么样内乱。
但这种谴责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要是说出口来撕破脸皮,后面想再低声下气求海汉帮忙可就不好办了。
李凒只能报以苦笑,婉转地说道:“希望贵国在大同江的驻军能够尽快行动起来,否则要是被坏人趁着这个机会夺权,不但会对我国造成极大危害,而且也有可能会破坏我们两国间的外交关系。”
虞尧应道:“世子说得是,不过也不必太紧张,我所知的消息并没有大同江驻军的动向,所以我想局面应该还没有发展到完全不可控的阶段。”
这话虽然算不上是直接证据,甚至很难判断其真假,但对于李凒来说却是一个久违的好消息。大同江驻军既然都没动静,那或许局面并不像自己所想的那么糟糕。
当然这也有可能只是虞尧的一种安慰方式,大同江基地的驻军到底动没动,远在澎湖的他也未必清楚。
既然海汉人对此遮遮掩掩,李凒也只能祭出大招,主动向虞尧表明自己的态度。
“虞将军,其实不管国内乱局是否已经得到平息,我都希望贵国能够出兵,帮助我国度过这段难关。如果海汉军需要我们提供某些条件,那我此刻便可做主,与贵国签订相关协议!”
虞尧听到这话也能感受到李凒的决心和期望,但保密措施是执委会提的要求,他可不想因为李凒的几句话就影响到自己的判断和前程。
但这李凒如此主动地作出明示,显然也是对国内的局势走向慌了神,如果海汉不趁机从中捞些好处,那就白白错失了这样能让对方主动妥协的机会。不过虞尧肯定不会这么快就咬钩,他也得先试探一下李凒的底牌才行。
“出兵干预……那就得执委会说了算了,我们带兵的人就只管打仗,而且要接到命令才能出兵,否则就是违反军法。”虞尧面现无奈之色道:“这个道理,相信世子也能明白,或许再等一等,执委会就有决定了。”
李凒当然明白这其中的问题所在,海汉出兵干预朝鲜局势,首先是外交问题,然后才是军事问题。如果在外交层面没有得到海汉执委会的认可,那出兵也只是难以兑现的空头支票。而王汤姆钱天敦这样的高级将领虽然在海外的行动权限极大,但这事恐怕也已经超过了他们所能做主的范围。
但李凒不敢等,因为执委会所作出的决定不见得有利于自己,拖得越久,对自己就越是不利。
所以他又换了一种更加直接的表达方式:“我想请虞将军代为转告执委会,如果贵国能够协助我国解决内乱,那么之前一些暂时搁置下来的议题,也可以拿出来重新进行讨论。比如有关贵国参与我国境内的产业经营,开放移民通道等等,都可以再谈!”
虞尧注意观察李凒表情,见他也不像是在说胡话的样子,便断定李凒是真的着急了。他倒也能够理解李凒的这种心态,知道李凒在怕什么,既然李凒开始主动露出底牌,虞尧觉得这或许真该让执委会来做出权衡了。
“既然世子如此急切,那我看这样吧,我先将世子的意思告知执委会,由执委会来做出判断,是否要向贵国出兵。”虞尧也不把话说得太死,为的是给之后的谈判留出一些回旋空间。
李凒见虞尧终于松口,连忙开口致谢。他现在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信息渠道,能够与执委会再做沟通,尽可能为自己多争取一些时间。
这个时候才走到澎湖,还没到返程的一半,如果操作得好,能够在抵达朝鲜之前让海汉明确态度,那就算国内大乱也还有平息事态重新将权力收回道自己手中的可能性。
但发电报这种信息传递方式虽快,那也不是发出去就能立刻收到回复。虞尧告诉李凒,像出兵这种重大的决定,可不是哪一位执委能够一个人说了算的,必然还得开会讨论,权衡利弊,筹备所需的各种物资,把这些问题讨论清楚,快则一两天,慢则天,可能才会有来自三亚的回复。
李凒归心似箭,哪里能耐得住性子在澎湖多等几日,当即表示自己还得尽快北上,只能将此事全权托付给虞尧代办。在下一站停靠舟山的时候,或许就能收到来自执委会的回复了。
跟在香港的时候一样,船队仅在马公港休整一夜,第二天便再次上路,急匆匆地往北方赶。不过在澎湖与虞尧的这番交流,似乎已经看到了一丝希望,李凒的心情也稍稍放松了少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