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名士和狂士(1 / 2)

民国大文豪 薪越 2698 字 2个月前

林子轩站在甲板上,望着渐行渐远的上海。

他们乘坐的是一艘英国邮轮,由于有英国大使馆的关照,条件很不错,大家比较放松。

这次前来的都是上海出版领域的知名人物,平时在一个圈子里混,彼此熟识,互相闲聊,倒也不会寂寞,反而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以往大家在不同的书局做事,是竞争对手,此刻朝夕相见,攀谈起来才觉得志趣相投。

商务印书馆的领队是王云伍,作为中国最大规模的出版社,他自然成为众人的中心。

至于林子轩,虽然是万象书局的大老板,但他还是著名的文学家,早已脱离了出版行业的范畴,档次不同,找他聊天的人并不多。

他只是和徐至摩、郁达浮两人说着闲话。

徐至摩和郁达浮两人很有意思,他们都是浙江人,年岁相近,还在同一所中学上学。

1911年春,徐至摩考入杭州府中学堂。

郁达浮也考上了这所学堂,不过他觉得费用太高,又考入嘉兴府中学堂,第二学期开学后,他嫌嘉兴离家远,又转入杭州府中学堂。

两人有半年时间在一所学堂上学。

在杭州府中学堂,郁达浮对徐至摩的印象是:身体不高,脸面却是很长,头也生得特别大,戴着金边近视眼镜。平时不怎么用功,考试总是得第一。

实际上,以少年时显示的文学天赋来说,郁达浮一点都不比徐至摩差。

郁达浮上中学的时候,就以笔名在浙江省的报纸上发表旧体诗了。

他们都有在海外留学的经历,只是地点不同。

郁达浮十七岁的时候,他的哥哥要去日本考察,他就跟上哥哥去了日本,第二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获得官费生资格。

日本的高等学校相当于中国的高中。

当时北洋政府的留学政策规定,在日本指定了五所高等学校。凡考上的就是官费生。

后来,郁达浮又考上东京帝国大学,学的是经济学,他在日本待了整整九年时间。

徐至摩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随后自费赴美国留学。

他先入克拉克大学学历史,毕业后考上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

这正是和林子轩同学的那段时间。

1920年9月,徐至摩前往英国,先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后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他在美英两国,待了整整四年。

有趣的是,他们在国外学的都不是文学。

仔细想想,民国时期的文学家大多是专业不对口,或者说都改行了。

鲁讯留学的时候学医学,胡拾学的是哲学,周作仁在日本先攻读海军技术,最后学习希腊语,算是外语人才。郭沫偌学习医学。

像是沈丛文和张痕水连中学都没有毕业。

加上徐至摩和郁达浮,这些人都没有正儿八经的学过文学,也没有人教过他们该如何写作,但他们就是凭借着天赋和自学,成为了文学大家。

这说明学什么专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喜欢什么,只有喜欢才能发挥潜力,才能做好。

什么是文学天赋?

郁达浮在日本的时候就有小说《银灰色的死》在国内报纸发表,随后出版中国第一部新文学小说集《沉沦》,比鲁讯的小说集《呐喊》还要早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