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陪审团制度(1 / 2)

民国大文豪 薪越 2738 字 2个月前

这当然不是巧合,这是林子轩和彼得逊律师商量好的策略。

等到美国媒体炒作起来这个话题,林子轩就会承认他就是乱世佳人的作者。

之所以起这个和老人与海一样的笔名,是因为他才是老人与海的真正作者。

媒体会围绕这个话题继续讨论,林子轩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他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影响陪审团成员的判断。

这里就要说一下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了。

陪审团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数的有选举权的公民参与决定嫌犯是否起诉、是否有罪的制度。

美国法律规定,每个成年美国公民都有担任陪审员的义务。

但是不满18岁、不在本土居住、不通晓英语及听力有缺陷的人、有前科者,没有资格充当陪审员。

陪审团分为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

大陪审团只适用于刑事案件,由23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决定是否起诉,可以在任期内审理若干起案子。

小陪审团则参加审判,决定被告人是否有罪,而在民事诉讼中则是决定被告人是否要赔偿,小陪审团一般由6-12人组成,一案一组。

一般的案子,陪审员通常是可以回家的。

但是,如果案子引起轰动,就必须隔离他们。

这样,他们所得到的全部信息,就是法庭上被允许呈堂的证据,在判断时不会受到新闻界的推测和不合法证据的影响。

林子轩的案子说到底是两个华人之间的官司,而且只在美国界有一定的反响,不是具有轰动性的社会新闻。

所以,法院没有对陪审员进行隔离。

当乱世佳人这部小说在波士顿流行开来的时候,那些陪审员是能看到新闻报道的,即便不看新闻,也能听到周围人的议论。

有些陪审员甚至买了一本小说。

事先没有人知道这本小说的作者就是林子轩,也是陪审员需要回避的当事人。

当法院看到新闻报道,意识到社会舆论可能影响到陪审员判决的时候,一切已经晚了。

即便重新选择陪审员,但乱世佳人造成的影响很难抹除。

这就是彼得逊律师的打算,他钻了法律的一个空子。

他并没有和陪审员接触,但社会舆论间接的影响了陪审员,从而影响最终的判决结果。

在1922年1月25日,过两日就是农历新年了。

波士顿地方法院对林子轩起诉季鸿明的案子开庭审理,今日将做出宣判。

律师做最后一次陈述。

季鸿明的律师对林子轩一方试图通过庭外因素影响陪审团做出强烈抗议,认为这样做有违法律的公正。

并把林子轩说成是一个通过强权欺压善良之人的恶魔。

法官也提醒陪审团只能以法庭上的证据作为唯一判断标准,不能受外界因素影响。

彼得逊律师则从写作的方面证实林子轩的写作才华,而季鸿明只发表过一些乱七八糟的评论,根本不具有写出老人与海的能力。

陪审团的12名成员进行秘密商议。

陪审团采取的是多数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