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刘綎应该就是这一次武试的魁首了。
问题王旭担心的不是这个,而是突然冒出了这么多半神,怕是华夏意志在暗中搞鬼,又或者华夏意志感觉到了华夏的弱小,正在帮助华夏快速的成长。
…
一天的时间已经过去,这一天没发现特别厉害的人物了,不过王旭回到王府之后,蔡琰就兴高采烈的跑过来。
“夫君,你知道吗?今天我发现一个特别厉害的人物,他的谋略方面稍微差些,但是他的政务见解真的好厉害啊!”
“我父亲和他谈论之后,也被他的才华所折服。”
“最为关键的是,他所擅长的方面正是夫君一直和我提起的刑事方面!”
“不过有些可惜的是,这人长得有些难看!”
王旭饶有兴致的说道:“哦?还有如此人物?叫什么名字?”
蔡琰笑道:“叫做包拯,字希仁,就是脸太黑了。额头还有一个月亮般的胎记,不过这人对刑事方面的见解真的不一般。”
似乎怕王旭以貌取人,蔡琰又补充了了一句。
“包拯,我就说嘛!以你的能力,华夏意志怎么可能不让你出来。”
“你来的正是时候啊!”王旭暗道。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或称包文正,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
仁宗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死后成为地狱第五殿阎罗王。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黑子”、“包黑炭”。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十分高,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这种地步。
欧阳修:“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
司马光:“拯进士及第,以亲老侍养,不仕宦且十年,人称其孝。”“仁宋时,包拯最名正直。”
刘敞:“识清气劲,直而不挠;凛乎有岁寒之操。”
吴奎:“人或曲随,我直其为;人或善容,我抗其辞。
”朱熹:“复为京尹,令行禁止,立朝刚毅。”
脱脱:“拯为开封,其政严明,人到于今称之。而不尚苛刻,推本忠厚,非孔子所谓刚者乎。”
蔡东藩:“狄青、包拯两人,垂誉至今,称颂不衰。而包龙图三字,盛名尤出狄上。即妇人孺子,无不知有包龙图者。
甚且谓狄之荣显,多由包拯之力,是则子虚乌有之谈,固难取信耳。
尝考狄之立功,莫大于夺昆仑关,包之成名,莫要于知开封府,著书人不敢溢美,亦不敢没善,就两人功名,择要演述,已足存其实迹;
而当时朝政之得失,亦销纳其间,以视俗小说之附会荒唐,不值一噱者,固不啻霄壤之别也。此书一出,可以扫尽巵言。”
说起包拯,又不得不提起一人,那就是狄仁杰。
狄仁杰(公元630年~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政治家。
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为了拯救无辜,他敢于违背君主的旨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他为“唐室砥柱”。
当然了,狄仁杰之所以和包拯搅到一块儿,是因为狄仁杰也和办案弄在了一起。
要是狄仁杰也出来,并且也来了武国的话,这一网捞的大鱼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