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
反正是邓良提出来的,理应他去办。
但这都是辅助,难题还是粮食。
李羲思量一二,心中也已经有了决断,便说道:“粮食运送之事也还好解决,增派人手,加强防御就是了。”
郭完又问:“让人带?”
李羲有些犹豫,眼下有些在京师的人都不能动。
这时,阴宠站出来,拱手施礼道:“明公,吾愿望。”
李羲微愣,显然是没想到阴宠居然会主动请缨。
“承天你可想好了?”
“仆虽然不如李将军,也不及邓尚书,但也颇有武力,仆保证把人安全带到,若出了差错,愿受惩罚。”
既然阴宠话都说到这儿了,李羲要是还不同意也不合适了。
加上李羲确实没人可用,郭完倒是可以,但他不建议继续北上,李羲自然不会用他。
退而求其次,也就只有阴宠一人了。
李羲点点头:“那就这样,吾让写信去南阳郡,让师珍抽调一些人来京,你也准备好,人一到,就出发。”
“唯。”
三人齐声。
李羲也是下好了决定,继续北上。
送走三人后,李羲立即写信,命人连夜出城南下,直奔南阳郡。
……
三天后,师珍得到书信,他虽然不是高度和李羲绑定的,但师珍背后的靠山只有李羲。
也只能听李羲的命令,立即从各個县里抽调将士,这当中有不少是新兵。
他们前身都是流民。
虽然他们战斗力不行,但现在李羲就是靠人数取胜的,只要疼人多,壮壮声势也行。
要是能唬住对面,那就稳赢。
相对的,要是唬不住且被反打,那败的也绝对快。
都是新兵,一看溃败,他们肯定是要先跑路的,有一个跑就会带动一堆。
利弊相依,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李羲必须用他们。
不过这些人都是被送去押送粮食的,顶多会遭遇到劫粮,只要主将指挥得到就行。
关键点还是在主将身上。
师珍抽调两千人,在路过张平心她们那时,张平心又给贡献了七百人。
总共两千七百人,已经够多的了,就这两几千人还是师珍强行挤出来的。
虽然有流民为兵源,但也不能全收,因为粮食不够吃。
归根到底,打仗就是打的钱、粮。
其实郭完的建议没错,休养一年是最好的,虽然现在粮食还有,但要是打一半没了,那可就是骑虎难下了。
打的话,没有粮食。
不打的话,可惜了。
……
五天后,这些人来到了京师。
他们的主将是师珍的小儿子,才二十岁,叫师荃。
李羲想了想,觉得这个师荃和这些人肯定熟悉,来都来了,索就临时任命他为威扬将军,和阴宠一起北上。
阴宠的官职是讨叛将军。
顺便还让他俩押送了一些粮食。
三天后,他们便和齐云汇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