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青山书院(2 / 2)

而青山学院自六十年前成立之初,便立下揽圣人事,修先贤学的学人宏愿,而不固守科举一隅。

大周立国以来,凡是留名史书的鸿儒名士,几乎都曾在青山书院中聚徒讲学。

学风鼎盛,天下无出其右。

青山书院还有一项举措,更是国子监难比拟的。

青山书院入院子弟不分出身寒贵,只重自身才学禀赋,经过考核或举荐入院。

而国子监对寒门子弟门槛就有些高了,且国子监中又专设荫监生。

这是朝廷为笼络勋贵世家而设的余荫,勋贵每代可余荫一人,称为荫监生。

荫监生满了入学年限,经岁考合格,便能跨过童试,直接进入乡试。

这对于无法入国子监的寒门子弟来说,是极不公平的科举起跑线。

在加上国子监后来又衍生出贡监、官监、例监等各种名目,更是压缩的寒门子弟上进的途径。

两相比较之下,青山书院更显有教无类,学道无疆的宽宏风范,被天下读书人敬仰。

但青山书院为天下书院翘楚,却也不是人人都能进的。

一是自身才学禀赋出众,考核独占鳌头。

二是得当世大儒倾力举荐。

,连贾琮自己都觉自欺欺人。

他可不像贾政那样迂直,觉得有些文华才名,便能潇洒士林,名士大儒个个都要捧着他。

只是他想破脑袋,也找不出其中因由来,只能以后多留下心思,希望能勘破其中玄机。

好在他能品味得出,柳静庵是一片好意,并不会害了自己,他一个贾门庶子,也无这等位份资格。

他在贾家出身不显,备受凌辱压抑,连身边人都不得保全,心中冷厉日深,对这失德魍魉的大宅门深觉厌弃。

这青山书院或许能成为自己走出贾家的一个契机。

他压下心中疑惑思虑,虽被伤得难以动弹,还是咬牙欠起身子,让柳璧一定带去他的谢意。

等他伤好以后,必定登门向静庵公叩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