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为花魁
石亭中,嘉顺亲王等三人,将传递上来最后部分诗作看罢,柳衍修笑道:“我大周文华不衰,今日倒是出了一些好诗词。”
三人正想选其中好的出来,与众人评鉴一二,突然听到亭外清渠畔有人朗声说道:
“今日楠溪文会,齐聚我神京士林精粹,承王爷雅题,在座诸君各出机杼,人人皆出诗酒华章,来日必为神京城一佳话。”
在座之人有认识邱暄复的,听了这话就有附和的,也有谦逊一二的。
本就是烘抬气氛应景好话,花花轿子自然人人要抬一把。
谁都没想到,邱暄复突然把话风一转:“可我见这位录事的小世兄却未出诗作。小世兄既能担任这文会录事,才情必是不低的。
今日楠溪文会,齐聚士林高士,人人皆诗词,小世兄若不作上一阙,可有些煞风景了,哈哈。”
贾琮起身施了一礼,凝声说道:“小子年幼,读书也没几年,学问浅薄,不敢在各位士林前辈面前,妄言诗词。”
“小世兄客气了,如我没认错,小世兄是荣国府一等将军之子,贾琮贾公子吧!”
贾琮愕然,他从小被拘在东路院长大,极少有府外的人认识他,甚至居住宁荣街上的几家偏房,也不一定都认得他。
“这位贤兄认得我?”
邱暄复眼神中带着揶揄:“我有亲眷在贾家五房,所以认得。”
贾琮脸色微沉,他已看出这邱暄复有些不怀好意。
亭中嘉顺亲王、柳衍修、张宇真等都是世情练达之人,都已听出这问话之人别有用心。
历来文无学识虽是根本,但眼界胸怀更是要紧,当知英雄不问出处,君子不计出身。”
这话听着和蔼,其实甚是严厉,是说邱暄复无端揭人亲长私隐,举止恶劣,没有读书人起码的眼界胸怀。
一旁的邱暄复脸色惨白,汗水淋淋。
柳衍修一代文宗,在大周士人眼中的地位极其尊崇,在士林之中几乎到了言出法随的地步。
有他这一句评语,这邱暄复终其一生都会留下污点,也是他心怀不善,咎由自取。
吴进荣听了这话,脸上也是一僵,心里却不死心。
方才邱暄复颜面扫地,但他毕竟是自己引荐而来,还是自己表弟,刚才之事明天就会遍传神京。
邱暄复臭名远扬,连累自己也要成了笑柄,总要挽回一些脸面才好,不然传出去必定让周君兴轻视,以后不好在推事院立足。
他对贾琮笑道:“在下吴进荣,舍弟言语虽有些孟浪,但他请贾公子做诗,却不是什么坏心。
今日楠溪文会,在座之人皆以诗词相和,贾公子出身世家,才华定是好的。
既有缘参加楠溪文会,未留下佳作,岂不是憾事,不如屈就做上一首,了了此节,应了今日文会之胜。”
贾琮听他说的文雅客气的很,却句句顶着自己作诗,只觉得有些搞笑,这世上居然有人用作诗词来挤兑自己。
“既然如此,在下斗胆做上一首,贾琮年幼学浅,班门弄斧,还请各位学林前辈不要见笑。“
说完,便向四周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坐中之人以他最为年幼,这萌卖的大大方方,惹来众人许多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