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周铁衣的补荫文书,公孙仇看了一下,然后放在一边,笑道,“你这位国朝武修天才,来诛神司内,倒是委屈你了,若是平日里没事,你自可在府内修行武道,不用来诛神司报道,免得蹉跎了岁月,伱旗下的小旗都是麻烦事儿,不好管教,这名单不如挂在我这里,省得你操心。”
“不敢。”
周铁衣回道,上一世的政治智慧让他明白。
官场内,很多事可以做,但不可以说。
就比如诛神司内吃空饷问题,大家都这么做,但是公孙仇作为指挥佥事,绝对不应该宣之于口,特别是对自己这个才报道的新人直接说。
若领导说了这不能说的事,要不这个领导水平不够,要不就是要上秤量量斤两了。
周铁衣反过来想道。
自己在外人眼中是什么形象?
有背景的二世祖。
最近又被誉为国朝制度典籍来。”
“什么?”
小吏一时间有些诧异,不过对上周铁衣的目光,知道自己说错话了,没等周铁衣再说,自己连忙说道,“我这就去取。”
不一会儿,六套《诛神司制》就被取了过来,五本书皆崭新无比,一本有些陈旧。
周铁衣翻看了一下陈旧的书籍,上面有工整的笔迹,他对面前小吏问道,“这本书是你的?”
小吏拱手回道,“小生正在准备今年司考,斗胆将平日里的笔记献上,若有谬误,还请周总旗典正。”
大夏之内,诸子百家治国。
与科考对应的是法家举行的司考。
只不过法家虽是上九家之一,但与儒家仍然有天地之别。
所以大夏民间有言,‘科考选官,司考选吏’。
前世所说穷文富武,在大夏也通用,想要入儒释道三家,比入其他诸子百家难多了,花费的资源也巨大,普通家庭根本无力负担。
所以很多儒家读书人,都会在中途转法家。
周铁衣看向小吏头顶,那里赤色烟云之中,立起一方刑台的模样。
他笑道,“司考好啊,能考出来的都是人才,你叫何名?可愿调任到我麾下?”
小吏赶忙拜道,“小生吴谦,字躬臣,拜见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