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干对这个新任司农司卿的专业意见很中肯地点头。
建设关中的班底大抵上算是成形了,由李道宗牵头,许敬宗作左右手,还有杜荷这个钱袋子,再由裴行俭主持渭南事宜。
整个关中可以分为渭南,岐州,宜州华原,沿着长安的京畿道再分九县,大致上关中就是这样的布局。
这一片八百里秦川中,渭南一直都是农产的主力。
因此泾阳如果大力发展作坊业与养猪业,渭南就是以农业为主。
李承干一路上与郭骆驼,裴行俭,许敬宗,李道宗四人说着往后的事。
以裴行俭的才干来说,让他来治理渭南县是绰绰有余的。
甚至,李承干一度认为裴行俭这一次科举只是堪堪及。
更好奇这裴守约在科举的考卷上写了什么文章。
许敬宗内心疑窦丛生,科举考卷上的文章以他的官级是不能去翻阅的。
也就无从得知了,但裴守约还说过,他在弘文馆看到过一篇文章,还不希望那篇文章会就此埋没。
思量完这些,许敬宗快步走向了弘文馆。
当初裴行俭也确实在弘文馆做过一段时间的编撰。
现在上官仪就是弘文馆的主事,掌管着这里的全部卷宗。
见是许敬宗来了,上官仪提着笔神色不悦道:“许少尹,下官还要编写葡萄种植术,眼下无法与你去饮酒。”
说完,上官仪又见他在一旁坐下了,又烦闷道:“许少尹,是有别的事?”
许敬宗小声道:“裴守约在弘文馆任职过编撰?”
上官仪回道:“现在不是在渭南当县尉吗?”
“老夫见太子殿下与裴守约相谈甚欢。”
上官仪干脆搁下了手中的笔,盘腿而坐,疑惑道:“莫非太子殿下与裴守约一见如故?”
许敬宗又摇头道:“太子殿下向来孤僻,不好交友,不会随便与人一见如故的。”
上官仪沉默了片刻,喝了一口茶水,神色更加烦闷了。
“老夫听太子殿下与裴守约谈话,似乎与一篇文章有关,而且这篇文章就在弘文馆。”
上官仪迟疑道:“许少尹,这般笃定文章就在弘文馆?”
看他已将目光放在了一片书架上,上官仪哀叹道:“弘文馆有藏书上万卷,文章何止十万篇,许少尹是要一篇篇找吗?”
许敬宗瞪着还有些血丝的眼,起身道:“找一找,万一被老夫找到了。”
上官仪无奈道:“许少尹自便。”
夜里,阴云终于离开了长安城的夜空,星辰与月亮终于能够见到了。
就快到宵禁的时辰,上官仪写了一天的字,弘文馆已没人驻足,抬眼看去,就见到许敬宗手捧着一卷书,坐在油灯旁睡着了。
上官仪叹息一声,拍了拍桌子。
许敬宗悠悠转醒,眼神多有迷茫,问道:“老夫找到哪儿了?”
“别找了,不如你自己问问裴县尉。”
“唉……”许敬宗懊恼地一跺脚,道:“也罢!走,你我共谋一醉。”
……
在这个年纪或许别的孩子这个时候还在为了满足虚荣心,满足好奇心在玩闹。
而这个年纪的太子,已开始为建设关中发愁了。
十六岁的太子,神色凝重地看着关中的地图,借着烛台的光可以见到太子殿下将关中分成了好几块。
宁儿道:“殿下,天色不早了。”
李承干的目光还在地图上,道:“孤一直在想泾阳的成功模式不一定适合关中所有的县。”
“殿下一直都在说因地制宜。”
李承干忽然一笑,道:“你觉得孤要横扫西域吗?”
宁儿笑道:“殿下,这是外人的道听途说。”
李承干站起身,放松着四肢与腰背,“好久没有晨练,明日一早要好好活动一番才行。”
宁儿将殿下洗漱用的水盆端了过来,而后将布巾也准备好。
李承干刷着牙,看着夜空,又道:“那些小没良心的在太液池多半是玩疯了,也不想着来东宫看看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