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被监视的太子(1 / 2)

被监视的太子

被监视的太子

李承干笑着道:“这都是皇叔的京兆府的安排,孤又没有参与。”

李道宗感慨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李承干迟疑道:“这话是这么用的吗?”

李道宗抬首道:“有感而发,虽没有朝闻道,但夕死可矣。”

“殿下,应公来了,说是来看望太上皇。”

闻言,在一旁假寐的李渊连忙起身,“快请他进来。”

李道宗又行礼道:“殿下,老夫就先行告退了。”

李承干又道:“皇叔不用着急,他是自己人。”

“自己人?”李道宗眉头一挑,警觉起来。

应国公武士彟快步走来,来到近前行礼道:“臣武士彟拜见陛下,见过太子殿下。”

李渊连忙将人扶了起来,道:“你来了就好,还以为你辞官了就不来看望朕了。”

武士彟低着头躬着身子道:“臣怎敢忘。”

“好,好,好!”李渊连道三声好,请着人坐下来,询问道:“身体如何了?”

武士彟颔首,“臣按孙神医的叮嘱,一直都在泾阳。”

李渊道:“你为朝堂奔波了大半辈子,现在应该好好休养。”

“太子殿下安排得很好,陛下放心。”

李渊看了眼这个孙子,笑了笑。

李道宗站在崇文殿边上沉默不语。

李承乾道:“应公,近来泾阳如何了?”

武士彟作揖道:“一切都在按照殿下的安排经营。”

“嗯。”李承干收起手中的卷宗,交还给一旁的皇叔,又道:“杜荷也好,许敬宗也好,他们在经营上都没有您这般经验丰富,有劳您从中指点。”

“其实许敬宗对殿下的一些决定,颇有言辞。”

李承干喝着茶水,听着应公实话实说如今的泾阳情形。

泾阳不是许敬宗一个人独大,就算是许敬宗的能力再强,只要有杜荷与应公,还有上官仪在,他也不能闭塞视听。

闭塞言路,闭塞视听对一个太子,或者是对一个皇帝来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一旦有权臣能够做到这个地步,那么不论是皇帝,还是太子,伱的处境都会很危险。

因此走群众路线,亲自下基层很重要。

就算是给父皇建设别苑也要自己亲自看过才行。

李承乾道:“他有什么言辞?”

武士彟回禀道:“互市上不给西域人肥皂,眼前能够赚的不赚。”

李承干笑着道:“无妨,他不过是一时牢骚而已,将自己的能力看得很重的人,自然不会安于现状,他想要更大的权力,才会发牢骚。”

武士彟道:“殿下能够看穿他的心思,实乃幸事。”

“暂且将他放在泾阳,他知道您来东宫了吗?”

“老夫说今日来看望太上皇,他多半清楚的。”

李承干深吸一口气,缓缓道:“人心浮动是难免的,毕竟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孤要将他当作一个人,而不是听东宫摆布的棋子。”

武士彟连忙行礼道:“殿下想要怎么做?”

“告诉他,就说孤以后会提拔他,他本来是在秘书监任职,孤往后还需要左右手来主持朝中用度。”

“臣明白了。”

李承干笑着道:“有劳应公了,许敬宗,上官仪都还年轻,望应公多多指点。”

武士彟作揖道:“臣领命。”

让应公与爷爷多说说话,李承干带着皇叔走出崇文殿,一边交代着道:“李义府呢?”

李道宗回过神,道:“他在长安的朋友不多,行事倒是很麻利,传闻李大亮将军对此人颇为看重。”

“先前此人就是受李大亮举荐来朝中入仕了,不过此人放弃了举荐的机会,想要科举入仕,现在科举及宫的旧地,所以地基本来就很结实。

有几个木匠正在刨着木料,李承干坐在一旁道:“这位大爷做工匠几年了?”

闻言,那老人家连忙行礼道:“太子殿下。”

没有注意到太子前来,周遭的几人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躬身行礼。

李承干摆手道:“你们不用多礼,接着干活,要赶在六月前完工的,可不要耽误。”

“我等,万不敢耽误。”

言罢,众人接着忙活手上的事。

他们都是工部征来的工匠,也是手艺老道经验丰富的老匠人。

“老人家,做工匠几年了。”

听到太子的话,这个老工匠惶惶恐恐,手上的活也没停下来,应声道:“半辈子了。” 李承干卷起袖子,坐在工匠们原本坐过的石堆上,“先前的桌椅也都是你们造的?”

“回殿下,是的。”老工匠手上的活依旧不敢停下来。

“你说近来会下雨吗?”

“今日来风多,要是云也多,多半今晚就要下雨了。”

李承干抬头看着天,见到了一朵朵厚重的云,云朵的底部漆黑,在风吹动下,它们飘得很快。

不多时遮住了眼前的阳光,当云飘过之后,阳光又露了出来。

“那多半是要下雨了。”

“是呀。”老工匠面对一旁的太子很是惶恐。

“您老不用紧张,就算不下雨也没什么。”

“我等不会耽误工期的,殿下放心。”

身为东宫太子,与他们谈话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