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科举揭榜(2 / 2)

听着两位叔叔还在计较半个月前的事,李承乾迈步走入太极殿内。

只不过这个太子一走入太极殿,殿内议论声更多了。

李承乾感受着许多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他们好像是在看什么稀有动物,甚至在评头论足。

所以说唐人的感情是淳朴的,半月不见竟引来这么多关心。

满朝文武的议论声,在这大殿内听起来,就像是蚊虫的嗡嗡声不绝于耳。

李承乾面带笑容站到自己的位置上。

李恪与李泰的目光也关注着皇兄脸上的笑容,听说昨天在东宫与父皇大吵了一架,今天的皇兄笑容格外地明媚。

“皇兄?”

“怎么了?”

李恪尴尬一笑,道:“还以为皇兄今天不会来早朝。”

李承乾提了提衣襟,抬首道:“孤的禁足已解除了,自然要来上朝的。”

李泰连忙道:“皇兄,往后可千万不要再对父皇这般不敬了。”

李承乾颔首,“青雀言之有理,你们两个可不要学孤。”

李泰还想再说什么,欲言又止,只好摇头一叹。

随着太监的一声高喝,皇帝便来上朝了。

李世民在皇位上坐定,今天的早朝便开始了。

今天早朝有点特殊,正是科举揭榜的日子,房玄龄手中拿着名册站出朝班,念诵着一次科举进士及就堆放在了眼前。

与褚遂良办事方法不同,太子殿下先将眼前的奏章分类整理,而后开始梳理账目。

这是太子的习惯,凡事要整齐有序,有条不紊。

而后拿出一个算盘,开始安排朝中用度。

中书省内人来人往,李承乾敲打着手中的算盘,专注处理账目。

随着太子批复之后,一份份钱粮调度的奏章放出去,朝中各部心里也就踏实了。

算盘是个很神奇的物件,朝中只有两个算盘,一个在长乐公主李丽质手中,还有一个在东宫太子手中。

从晌午一直到黄昏,中书省外排起了长队。

于志宁拿着一份奏章走到中书省门前,朗声道:“御史台!”

当即就有御史台的官吏走上前,他拿过奏章道了一声谢,脚步匆匆离开。

于志宁再一次走了出来,朗声道:“太常寺。”

言罢,太常寺的官吏着实松了一口气,拿着奏章连连道谢。

于志宁走回中书省,又匆匆出来,举着奏章道:“门下省!”

眼看日落西山,中书省门前还有不少人在等着,于志宁又走到中书省门前,对众人道:“今天天色已晚,诸位明日一早再来,太子殿下会连夜整理,还请回吧。”

等在门前的各部官吏这才三三两两离开。

中书省内,李承乾的面前放着一盏油灯,账目铺开长长一卷。

于志宁看着这个只有十六岁的东宫太子,他的神色专注,眼神在账目上下游走。

专注又执着的神情,看着很有干劲。

太子终究只有十六岁,这朝中用度便又落在太子的肩膀上。

李承乾道:“于詹事,天色不早了,你也回去吧。”

于志宁作揖行礼道:“殿下早点休息。”

李承乾点着头道:“孤知道了。”

等于志宁也走出中书省,这里就剩下了东宫太子一人。

不多时,有两个小身影快步走来,她们两人左看右看,确认了这里没人了。

李丽质提着一个食盒走入黑漆漆的中书省,只有一盏油灯点亮着,照亮了一张桌子,还有皇兄的脸。

“东阳,快!”

闻言,东阳公主应声点头,还有些胆怯地走入这个朝堂中枢要地。

李丽质走到皇兄面前,将食盒放下,道:“小福今天做了臊子面。”

李承乾搁下手中的笔,接过碗筷,便大快朵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