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恼的舅舅
“皇兄,念完了。”李治在一旁道。
“你去休息吧。”
“喏。”
肥皂之名响彻关内外,光有肥皂还是不行的。
武士彟命并州的同乡旧友在坊间安排了许多人种了茶树,从去年秋天开始,到现在,等到了三月左右,就能够收获,孤看过之后再做定夺。”
众人平息了议论,纷纷又站了回去。
李世民看着这个儿子,神色多了几分复杂。
下了早朝,李承乾将一包药材放到舅舅手中,道:“听闻舅舅这两天总是睡不好,孤让人准备了一些安神的药材。”
“让太子殿下牵挂,臣实在是……”
李承乾道:“无妨,舅舅要多注意身体呐,平日里可以与孤一样晨练,颇有成效。”
长孙无忌欲言又止,手里拿着这包药材,沉默着。
真要说最近为什么睡不好,还不是因为这李家父子,一个当皇帝的,一个当太子的。
太过闹心。
李承乾又道:“舅舅,近来睡眠时常有梦吗?”
长孙无忌点头道:“有吧。”
“吃些安神的药材多半会好一些。”
长孙无忌气馁行礼,如果太子殿下能够好好地呆在东宫,不参与朝政,不顶撞陛下,其实以前还是睡得很踏实的。
李承乾揣着手问道:“舅舅,孤有一事想问。”
长孙无忌叹道:“殿下请讲。”
“近来孤也很少见父皇,听说这些天父皇时常召见房相?”
“嗯。”
李承乾又问道:“有些事孤也没什么经验,如果做错的地方,舅舅一定要指正,也不知道当儿臣的能不能顺父皇的心意,如果老师与父皇之间有什么议论,舅舅若知晓,也还请告知孤。”
长孙无忌板着脸,沉声道:“太子殿下做得很好,陛下虽没有赞誉,可允许了殿下依旧留在中书省,甚至主持互市便是最好的赞誉了。”
“多谢舅舅指点。”
来到中书省,李承乾发现自己桌上有不少的奏章,厚厚地堆起了一叠,打开一卷便是想要通过互市买布匹的。
满朝文武是热情的,只要一个方式被验证是可行的,他们就会大举来进献主意。
而长安城也有不少权贵都是有家业的。
据说程咬金大将军家的家业就挺大的,不然父皇扣了他这么多年的俸禄。
要不是有家底家业,可能程咬金大将军会成为大唐太有意思了,越看越上头。
其实通过以往的经验来判断,如今可以确定的是茶叶与丝绸,这两个是一定能够赚取巨大利润的。
因为运送成本低,一两茶叶就可以卖出不菲的价钱。
这些年桑蚕越来越好养,丝绸是越来越多,关中的丝绸价格,仅仅只是细绸,两贯钱一匹。
寻常人家买个三五尺的绸布,便能够做一身好看且穿着舒服的衣裳。
看完了眼前的奏章,李承乾便将它们堆放在一旁,其中有些建议不出于实际意义考量,也就没有参考的必要了。
李承乾将一份奏章放在了房相的面前。
房玄龄看罢,问道:“只要茶叶与丝绸吗?”
“对,眼下互市只有茶叶与丝绸。”“他们这么多的提议,殿下都否决了?”
李承乾又道:“老师,关外运输不像关中,首先考虑的还是能够轻便运输,并且高价值的物品,思来想去,就是茶叶与丝绸了。”
“肥皂呢?”
“肥皂,自有安排,毕竟这关中只有泾阳一家。”
房玄龄道:“西域人向来喜丝绸,臣听闻当年一匹丝绸可以换得十余个胡姬。”
“现在他们依旧很渴望丝绸。”
房玄龄颔首道:“臣会与陛下商议的。”
魏征快步走来,道:“太子殿下,这是今年科举的各项用度开支。”
李承乾回到自己的位置,看着郑公递来的奏章。
魏征朗声道:“此番前来科举学子,共有三千五百余人,监场,人手,护卫兵马以及各类人手都已安排好了。”
李承乾仔细看着,这预算是于志宁做得,做得还算是仔细,细算到监厂每个人。
其实这一次开科举的成本已经压缩得很低了。
李承乾做完批复,又道:“郑公,今年科举对朝中来说很重要,考卷可要慎之又慎。”
“太子殿下放心,出题的夫子会在大理寺的监牢住两月,直到科举结束,他们不会见外人。”
李承乾颔首道:“有劳了。”
抬眼一看,房相又脚步匆匆离开了,这些天房相总是这样,他一个人去见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