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全部拿下(1 / 2)

穿在1977 狸猫换银子 3100 字 20天前

全部拿下

全部拿下

两天后,,付印后才见到陈景润“1+2”的论文,特为之添写了,章目定为“陈氏定理”。

陈景润的突出贡献为数学学科的发展写下光辉一页,中国科学院提升他为研究员。陈景润在数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世界领先地位和巨大成就已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中。”

等这条新闻过去,杨书记转头看着安全,“陈景润是谁?为什么会写1+2就能当研究员?”

安全两眼迷茫,摇了摇头,“不知道啊。”

叶树宝转身看着驾驶室里的陈凡,大声喊道,“陈景润是谁?”

陈凡听到不禁愣了一下,默默想着应该怎么跟他们解释陈景润是什么人?

顿了两秒,他脑袋伸出窗外,大声喊道,“搞数学的劳动模范。”

杨书记和叶队长两人面面相觑,会写1+2,就能当劳动模范啦?

这里面是不是有点问题?

安全在一旁眼角直抽抽,有心想纠正一下陈凡的说法,可想想好像也没毛病?

大船突突突的往前走,将河水波浪从两边分开。

推进器就是不一样,木船逆流而上,速度却比装了风帆的拼装小划子船快多了,一个小时后便进入长江,然后顺江而下,没多久便到了地委。

杨俊义浑身紧绷,全神贯注地操控船舵,缓缓将木船停靠在货运码头上。

立刻有两个水手跑到船头,各拿起一根铁杠,插在立式绞盘上,跟推磨似的推动绞盘,慢慢将铁锚放下去。

(立式绞盘)

将铁锚放下,又合力抬起一块跳板,搭在码头岸上。

一个穿着蓝色衣服的人走了过来,远远地喊道,“哪个单位的?”

其中一名水手迅速跑过去,人未到先掏烟,“我们南湖卢家湾的。”

那人听到是卢家湾的,才伸手接过烟,脸色也迅速变化,笑着说道,“你们不是用小划子拼的船吗,这都鸟枪换炮啦?”

他也不是要深究到底,就是随口说一句,扯了几句之后便用本子记录了一下,随后带着一包烟径直离开。

码头也归水运公司管,卢家湾天天过来送货,早已在码头上挂了号,虽然今天是个脸生的,却也没必要为难。

一般来说,码头不能随便停,否则有货船靠岸,那不是占了别人的位置么?所以很多临时船只靠岸,只能停靠在远离码头的野岸边。

也就卢家湾的船每天都来,再加上听说他们跟公司赵经理有关系,他才给个面子,否则的话,直接赶走。

……

靠岸之后,陈凡便直接从驾驶舱前面的走廊上跳下甲板,和杨书记他们一起往农机厂赶去。

农机厂也紧挨着长江大堤,就是距离码头还有一段路,不过也不远。

顺着大堤走了十几分钟,再走下一条斜坡,便到了孤峰县农机厂。

请门卫通报一声,农机厂的厂长便带着两个人快步迎了出来。

见面当然是一阵热情的寒暄。

不过杨书记他们今天是来办正事的,寒暄过后,便请厂长带他们去看货。

陈凡走在人群中,默默观察这片厂房。

不小的一片院子,里面是4座建筑,其中3座是厂房,一座是两层楼的办公楼,4座建筑呈两两排列,东边是两座厂房,西边是办公楼和一座库房。

可是放眼望去,整个厂区里面却没有几个人。

陈凡也不在意,反正重点是机器,其他的都不重要。

不一会儿,厂长便带着他们走到办公楼后面的厂房前,让人打开大门上挂着的铁锁,推开库门、再拉亮电灯,里面一排机器出现在众人面前。

厂长走在前面做介绍,“都是本地人,知根知底的,吹牛的话我也就不多说了。情况你们也知道一些,原来有38台收割机,集收割、打谷为一体,只需要在旁边配一台拖拉机做货仓,就可以直接收割稻谷。

而且我们这个收割机是做了小型化处理的,可以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另外在后面还可以挂牵引,把前面的收割轮卸下来,后面装上配套的机器,就可以转变为旋耕机、插秧机,可谓是一体多用!”

陈凡在旁边揉了揉鼻子。

说好的不吹牛的呢?!

杨书记终究还是老成持重一些,脸上笑嘻嘻的没有任何变化,只是仰头打了个哈哈,却没有说话。

厂长也不尴尬,笑呵呵地继续说道,“可惜,当时我们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机器造出来以后,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一点点问题,领导就决定将这个工程暂停。”

他说着指了指仓库里摆放整齐的农机,“不过后来陆陆续续还是卖出去了几台,剩下的都在这里,总共还有26台,随便看随便挑。”

陈凡抿嘴微微一笑,情不自禁地移开了视线。

卖出去了几台?

呵呵,少是少了,但是不是卖出去的,怕是不好说。

不过这事跟他没关系,他要做的,就是检查这些农机的状态。

厂长为了将这些机器脱手,也是在卖力推销,“杨书记,你也是上了年纪的、从分地时候走过来的人,我也不瞒你,早些年,咱们别说这么先进的农机,连那种用牲口拖着的手动收割机,都非常少见,恐怕你都没见过。”

杨书记却哈哈一笑,说道,“那玩意儿我还真知道。仿制波兰的摇臂收割机嘛,还有捷克的,得用马或牛拉着走,后面一个轮子、两个收割用的割刀,跟翅膀似的,人在后面扶着机器死劲摇,一割一大片嘛。”

厂长顿时一惊,“您见过?”

什么时候孤峰县有过这东西?连他都不知道?

杨书记似乎来了兴致,当即将衣摆往后甩,两手叉腰,兴致勃勃地说道,“见过、怎么没见过?外地见的。那玩意效率太低,而且牲口在前面走,还踩庄稼,不划算,后来就淘汰了。

然后国家又买了苏联的联合收割机,那可是大家伙,他们平原地区的用了都说好,后来开封收割机厂仿制了一批,再后来他们把这个转给了四平收割机厂,还取名字叫东风什么什么的。 可惜咱们这里到处都是沟沟坎坎,那种大家伙根本动不了。

也就是那之后,国家就说要研究适合咱们自己的小型收割机,BJ-3型、XJ-3型、XJ-5型,都是那时候出来的。”

厂长听到杨书记的话,激动得连连拍手,“哎呀,真没想到老哥对收割机这么了解,了不起啊!”

杨书记乐得哈哈直笑,笑得眼睛缝都看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