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偷家我也在行啊,干吧(2 / 2)

许元胜完全不急,和粱老村长坐在一旁商量着如何偷淮阳府家的事,不得不说,家有一老若有一宝。

村有一老,可保此村百年富足。

粱老村长几乎不看地图,就把附近几条路线详尽的说给了许元胜听,以及怎么接头,怎么规避边界处的守备军兵士等等。

都说的一清二楚。

“我已经安排人在山里安排了一些粮食。”

“到时候让他们先在山里待下,如此就能最快时间,搬空一个村。”

“等对面发现,哪怕追进山里,也别想找到人。”

“这些人会从大青山里,往南走,然后绕路从我们背后进入村子里。”

“即能避免人多被发现,也能确保不激化矛盾。”

粱老村长低声道。

“老村长,想搬空一个村子,只凭关系还不行吧。”

“是否需要银两?”

许元胜直言道。

“银两,倒不是最重要的。”

“像我们这些村民,所求不过是孩子们能有个未来。”

粱老村长如实道。

“放心,差役和守备军名额,不会缺了有所付出的人,不止是他们,还有你们。”

许元胜直言道。

“我代替他们感谢大人。”粱老村长脸露感激,起身深深拜下。

“差役自然是人人都希许。”

“兵士,并非人人都愿意当兵。”

“老村长,到时候要和大家说清楚。”

许元胜扶起对方。

“大人的兵,是保家护村,做的是守护老百姓的事。”

“而且听南部回来的孩子们说了,大人的兵隔三差五的吃肉,俸禄没有克扣,这个兵就当的值。”

“其实保家卫国我们也懂。”

“但朝廷募兵,多数是不把孩子的命当命。”

“大人的兵,不一样。”

粱老村长直言道。

过了没多久,各个村的村长纷纷的赶来了,密密麻麻的人影,足有三百多人,大多数都互相认识,起初来时还担心,但看到了不少熟人,反而都踏实了。

“大人,请。”粱老村长起身道。

“老村长,请。”许元胜点了点头。

两人起身走到祠堂正前方。

粱老村长看了一眼许元胜,后者点了点头,他便会意。

“诸位村长能来我梁家村。”

“大概路上也知晓是为何了。”

“在这里先给大家看一份府衙的决策文书。”

粱老村长停顿了一下,很快就有人把一份份誊抄好的文书一一的发放下去,大多数村长还是识些字的。

或许也是当村长的条件吧。

很快下方就议论纷纷了起来。

“好了。”

“这些都是真实的。”

“我梁家村和周边几个村的孩子们,为了验证,也亲自去了一趟府城南部。”

“让孩子们给大家说一下吧。”

粱老村长招了招手,十几个汉子就纷纷走上来。

一一说了所见所闻。

这一下大家多半就信了。

“这位大人,是青州府府丞许元胜大人。”

“此次许大人带兵过来,也是为了阻止我等被蛊惑背井离乡去了淮阳府,到最后白白糟蹋了孩子们的前途,给别人做了嫁衣。”

“这里毕竟是我们生养的土地,能不走,谁愿意走。”

“万幸府衙决策英明,许大人及时赶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我等迷途知返。”

“我小老儿大道理懂得不多。”

“但这双眼睛,至今还没有看错人。”

粱老村长沉声道。

“我们相信粱老。”

“是啊,粱老和我爷是一辈的,我爷爷去世之前,就说大事不决问粱老,小事自己瞎捉摸就行。”

“粱老的话我信,我们村其实也不想走,去淮阳府那边,对方还能把我们当人看啊。”

“不错,那边日子也过的不咋样,到了那里哪有田地给我们耕啊。”

“即然粱老说了,府衙文书也写的清楚,那还担心个锤子。”

……

一个个村长纷纷表态。

连同高平县和平南县的村长们交头接耳,也纷纷点头。

稍后许元胜被请了上来。

在场的村长们,纷纷的行礼。

“诸位乡亲们。”

“多的我就不说了,粱老村长以及刚刚的乡亲们说的都很清楚了。”

“府衙决策文书写的很清楚,也会在一个月内如约进行。”

“另外开阳县,高平县和平南县,这三县衙门和守备军有失责之罪,事后府衙会统一处理。”

“鉴于此,三县衙门和守备军,肯定要进行大的变动。”

“差役和守备军兵士,会一改过去全部从城内民众找招募,改有从在座的村子里进行招募。”

“也希望三县官府和诸位,未来能够同进退。”

许元胜沉声道。

在场的村长们骤然一惊,纷纷起身,直直的看向许元胜。

“大人,说……说的是真的?”一个村长颤颤抖抖道,威风凛凛的差役,把守城门的兵士啊,未来有朝一日会从他们村子里出来?

这种震撼和归属感,让在场的人都是心底一惊,旋即满脸的激动。

“我为青州府府丞,自然一言能决之。”

“另外我本身也是从村子里走出。”

“能明白城外村民的朴实和简单。”

“大家所求不过是,安心耕作,努力能有所回报。”

“这一切现在的青州府,能给予诸位。”

……

“其实!”

“在我看来青州府能否强大和富饶,一多半是看城外的一个个村子和如同在场诸位般数以万计的村民,所以我愿和诸位一起努力。”

许元胜点了点头道。

“大人,我请求给你当亲兵,谁敢动大人,老子砸碎他的脑袋。”一个魁梧的村长一跃而起,竟是平地跳了出来。

吓得不远处的铁血军兵士一惊,还以为有人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