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其实就是名利场,名和利,算是因果关系,毕竟如果没有利,谁会选择出名呢
有利润就有资本,有资本的地方,如果制度、规则不够明朗,那黑帮就来了因为有模糊的边界嘛
其实,在古代,演艺娱乐圈就属于江湖的一部分,和黑社会脱不清关系的。
比如黑道控制的青楼,除了从事都知道的那种行当,也会有演艺表演的虽然水平高低不同。
真正上得了台面的演艺娱乐真正背后都是官方。
不止中国,好莱坞也一样,玛丽莲梦露不就是约翰罗塞利捧起来的嘛
当年,香港电影是整个亚洲地区的龙头,随随便便找几个明星几天搞一部电影,就算本埠卖的不行,东南亚卖卖片花,也能有几千万港币
所以黑社会有动力去搞明星,抢人抢档期是常规操作,一线港台明星没点涉黑背景根本混不下去。
93年之后,时代就变了
首先是香港电影在东南亚虽然有些依然流行,但已经输给好莱坞了。
那個年代的好莱坞,不是只有钱的好莱坞,而是要技术有技术,要创意有创意,要理想有理想,要演技有演技,要奇迹有奇迹的好莱坞
尤其是侏罗纪公园,真的是通杀全球
香港电影,靠几个天才演员撑着的模式,在好莱坞的超级制作工厂面前,其实是不成熟的
当时能阻挡好莱坞的只有两招:1、不给它到本地市场播出的机会,保护自己基本盘;2、好莱坞自己看不起东方市场,别来,自己选择不全球化;
然后,苏联解体了
全球化,去前苏联、去东方、去非洲、去所有能捞金的地方捞金,是当时美国的共识
好莱坞从93年开始推行不留市场死角的全球化政策,吃掉了香港电影海外的市场基本盘
好莱坞的全球化战略,基本是不留市场缝隙的全球化。
插一句,当时香港电影最大的市场是宝岛省,宝岛片商是从1993年开始撤资的,之前港片在宝岛享本埠待遇,发行不受限制,税率低,撤资的原因主要还是港片要价太高,投资港片不赚钱了。
但是港片彻底失去宝岛市场是在1996年,因为这一年宝岛彻底放开了对西片的限制。
当然啦,让香港电影人彻底向好莱坞俯首称臣的大片,是1997年上映的卡梅隆鸿篇巨制泰坦尼克号,当年在香港狂揽亿港币,比比“港片本土票房王”周星驰功夫6127万港币,多了近一倍,而97年港片票房第一的一个好人票房只有4550万
自此,香港电影人意识到席卷全球的好莱坞大片是他们无法战胜的
打不过怎么办
加入呗,还能怎么样
好莱坞在其强势期,对几乎全球的电影人才都有虹吸效应
成龍、周闰发包括李连结等纷纷试图在好莱坞证明自己,然后又成为好莱坞进军东方的重要力量
此外,碟市则被各种盗版商垄断,连叁级片都拍不起了
是真的拍不起了,你花150万拍个片子,人家直接高清盗版,你能怎么办
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一直霸占票房榜前两名移动迷宫2上映后,抢走了单日票房冠军宝座。
11月13号,国际市场上映20天,累计票房57亿
然后007:幽灵党和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上映
后者是周迅监制杨小蜜主演,导演是秦小珍。
首周末票房6300万
没有达到预期
这电影咋一看名字,还以为讲述的是03年nba黄金一代的探花秀卡梅隆安东尼蹉跎岁月,别离总冠军,红尘作伴,策马奔腾与勒布朗共享人世繁华的感人故事。
卡梅隆安东尼是真惨,兄弟篮球也没带上他
其实,他也不错的,最广为人知的是技术全面,所谓的进攻端万花筒,可惜交易到尼克斯之后,甜瓜变成了肥瓜,变成了投篮机器,突破技能基本隐藏了
好吧,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里的安东尼并不是打篮球的,这电影无聊的一批
毫无节奏可言,又臭又长的qq空间日志
要不是杨小蜜的号召力,以及卖力宣传,估摸着票房会更烂
确实,原时空,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总票房才6200万
挺好的,成全了国际市场过6亿
至于007:幽灵党,作为全球知名动作片项目,在内地的表现,算是不温不火,首周末28亿
其实,内地观众喜欢的好莱坞大片还是那种特效大片,对没有很多大场面的007无感在预想范围之内
而且007这个ip,真尼玛绝了
我想看他秀起来,结果人家踏实得比冷锋还低调
我要看特效他就给我秀剧情,我要看打斗他就原谅,我要看机器人他给我看两小时真人
神经病啊
唯一的看头大概是莫妮卡贝鲁奇影片里那身黑素衣寡妇打扮,就两个字,性感。
被男主角一步步逼到墙角然后强吻、啪啪
但也就这一点看头了,难怪豆瓣评分62分后来涨到65了
然后11月20号,重返20岁上映,又是一部主打肉巴的电影,这次给她配了胡哥白净亭,导演则是姚亭亭,监制苏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