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盗团已经过了密集宣传期,一群人也回到京城
但该做的收尾工作,还是要做
比方说现在,沈长林就在北电大礼堂跟学弟、学妹还有老师们分享自己的心得。
“小时代这样的电影肯定会出来郭景明做了导演,未来很多演员、歌手甚至是主持人都会做导演”
“化也是这几年的事情,在其他国家,粉丝在整个观众族群中代表性很小,但中国人口数量众多,所以让粉丝的力量看起来更强大、更有爆发力、也更极端”
“这个行业发展太快,缺乏经验值累积,所以很多东西都变成一种突发性的、人云亦云的现象,从业者会发明特别多的词汇,比如大数据、大ip,大家常常是一窝蜂式的,好像有了ip、大数据、粉丝就能卖钱。”
“但如果电影这么容易做,它就不叫冒险行业了。”
顿了顿,沈长林接着道:“我告诉大家,所谓的大ip,大数据其实就是互联网想要颠覆传统影视制作的逻辑,想要掌控话语权,热炒的概念而已”
“互联网的逻辑是流量,所以,线上购票会成为主流”
“为什么”
“因为他们会砸钱补贴观众看电影,原来要45块钱的电影票,它19块钱卖给你,你会不会从他这买”
“那岂不是很方便”
“确实方便,但电影的逻辑是内容,电影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人的创意,如果将这最珍贵的部分全部依赖机械操作和商业上的加减法,那么当一种电影形态兴起时,伊始阶段或许不觉得有问题,重复性过高时,弊端就会显现。没有观众喜欢看烂片的”
“小时代的发行方楽视,最近在热互联网电影,把观众变成用户,打通环节,搞什么楽视娱乐大生态你抽丝剥茧一下,这不就是上世纪30年代北美盛行的大制片厂制度嘛”
“电影行业发展了一百多年,没什么是影视发达国家没玩过的,美国的影视产业什么阶段都经历过了,加一层互联网就能掩盖本质了人家都走不通,你凭什么觉得自己能走的通”
“您的意思是要抵制偶像”
“不是”沈长林摇头:“这样吧,今年国庆档,我们准备了匆匆那年,这个电影启用了陆含,我觉得这部电影可以让业内好好研究一下,流量偶像的正确用法”
分享心得嘛,大家聊得也挺愉快的,到了提问环节。
“师兄,你觉得大家这么针对郭景明和他的粉丝,是不是一种霸凌”
沈长林点头:“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个人觉得喜欢一部电影不是什么错,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他们隔离开,用脑惨来形容我看了一条微博,挺有意思的,说自己一个人去电影院看小时代结果碰到一大票好朋友好同学那种感觉就好像去票仓结果被围观了”
“这个微博说明,大众对小时代的评价一致,烂片一部。”
“但最开始的骂战是因为郭的粉丝骂人后来吧,可能有些大v想蹭热度,故意辱骂郭景明,想引导郭景明的粉丝骂他”
“再后来,很多权威媒体下场,我觉得他们根本不了解时代,觉得自己代表正义,就可以肆意批评,这是不对的”
“但也侧面反映出小时代确实挺火的,”
“师兄,有人说她们是吃不到葡萄就嫌葡萄酸的心理,你觉得对嘛”
“不好说,你也知道文人相轻,而且电影圈是个圈子去年泰囧出来那会,也有好些老牌导演说什么除了票房,一无是处嘛,徐争好歹是演员转行的导演,郭景明完全就不是电影圈的人,他受到追捧,酸一下,可以理解”
好吧,提问也是关于小时代
真尼玛无语,不免同情富春山居图,同样是烂片,为毛你的讨论度就比不上小时代呢
“最后一个问题你来”
沈长林示意一位个子不高的女孩提问,这女的挺眼熟,等她站起来,才认出来,这不是岳绮罗嘛
“我想问一下,您觉得为什么烂片也能卖出高票房”
“你是说小时代”
“不止呢,还有前段时间的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