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众人就直接前往了大青山烈士先辈们的陵园处。
老人拿起一炷长香,面向一处处有名有姓,数目众多过的墓碑,其墓地经过重新整修,占地面积有几万个平方之大,还有一部分人的遗骸是没有办法运回国,立的是衣冠冢,有一些是按照遗嘱葬的合墓,根据当初的队伍进行立的。
在墓碑上,篆刻的是从军履历。
“某部第一军第一纵队,全体士兵共计一万两千人皆出于大青山,曾参与过淮海,中原和渡江战役,立团体一等功百二十个,个人二等功四百二十六个,于一九四三年四平阻击战,仅剩下的三千大青山人至此,全体英勇就义,无一人怯战,退伍,不负大青山之荣光。”
“某部第一师第一旅,全体士兵共计五千三百人皆出于大青山,曾参与三次中原突击,徐蚌会战,豫湘桂阻击,立团体一等功六十等功七十五个,个人二等功二百四十二个,于一九四二年淮口阵地战,仅剩下六百大青山人,全部英勇就义。”
“某部第一旅第二团,全体官兵共计一千二百人皆出于大青山,曾参与中原,渡江战役,建国之后入朝作战,立团体一等功三十五个,个人一等功六十二个,个人二等功一百三十七个,于一九五零年东线作战,战之仅剩下三百大青山人,年龄最小者仅有十九岁,在国外全员英勇就义。”
如这类的合葬还有很多,在这些墓碑的面前,放着一枚枚的勋章,除了大青山刚刚获得的卫国勋章之外,还有这些先辈们曾今获得功勋,一块块,一本本,堆积在每块石碑的面前,平常会被专门收起来,等到祭祖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拿出来摆放在先人的墓碑前。
此刻正午阳光之下,一枚枚的勋章尽管已经略显单薄,但被擦的依然光亮明目,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有些刺眼。
乍一看满目的亮光,刺的人想闭上眼移开目光,不过当看到那是一枚枚浸有烈士鲜血的奖章,是他们一生最大的肯定时,都忍不住神态严肃,眸中湿润了。
有多少勋章,就是有十倍乃至百倍的牺牲在背后。
“这是一族的英雄啊。”胡泽峰心底默默暗道,依他的年龄怕是还不能理解,不过看到这一切,心底还是很是震撼的。
“英勇就义四个字,意味着是没有逃兵,没有退后,没有怯敌,他们是站着生,站着死,把一生都奉献给国家和人民的。”一个年老的工作人员是属于党史办的领导,沉声道。
“当人人都认为大青山是侥幸,是趁着政策的红利而发家的,当他们有一天看到这一枚枚勋章的时候,他们就会明白,大青山若是靠着政策红利,那国家和人民给予他们的太少太少了。”
“是啊,很少看到首长如此沉默的,或许他之前也完全没有想到,西川省这么一个地方,会有人为了国家付出这么多,历史对于大青山的记载是有失偏颇,是过于简略,是远远不够的,这里虽然没有出过大元帅,但这里的牺牲和付出,是胜过满身将星的个人的。一个兵源之地的称谓,是无法涵盖大青山累累战功的,这里是国之瑰宝啊,他们的精神和传承是伴随着我党一路成长和强大的。”
一个个领导们没有交头接耳,低声言语中却透着无比的敬畏和震撼。
大青山为国捐躯的先辈们过数十万人,可以说如果他们稍微有一些私心,现在的大青山人早就过百万人口了。
正是因为他们的舍生忘死,成就了现在的三十万大青山人的兵源之地,也造就了初期大青山缺乏劳动力的贫困和窘迫,但也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和传承,使得历经岁月,大青山的血性永不泯灭,在李扬的手里,再次焕发出无尽的潜力。
站在前面的老人,那个立于全国权利顶峰的老人,正默默的看着眼前的一个个墓碑,神色无比的庄重和严肃,风从北方吹过来,撩动了他身上的衣服,他依然目光炯炯的望向前方的墓碑。
附近的大青山人也是郑重的看向这一切。
整个四周的气氛压抑而又庄严,在英雄的墓地里,那累累的战功,书写着的都是一部部的传奇和勋章。
宣传部的工作人员纷纷的把镜头对准一个个墓碑,清晰而有仔细的把这一幕幕记录在镜头里,不久之后就会在新闻上进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