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九十二章 迎难而上(1 / 2)

海棠与海礁对视一眼,兄妹俩都沉默下来。

这种事就算他们再着急,再想帮忙,也做不了什么。

长安离京城太远了。而海家离慈宁宫更远。他们说不上话,甚至不好向周家提出警告,否则他们要如何解释,自己是怎么知道这一切的?

连镇国公府都不知道的事,他们又是从哪里听来的?

海礁皱眉道:“上辈子孙家得势,周家却屡屡出事,因此孙贵妃才会不把周太后放在眼里,趁着皇帝出宫就下狠手了。但如今孙家一再遇挫,又与盟友颍川侯府生隙,势头大不如前,更控制不了禁军,孙贵妃应该没那么大胆才是。”

“她需要什么大胆呢?”海棠倒是不以为然,“她是个死了儿子的母亲,就算娘家再风光得势,她的地位也不会再往上升了。皇帝又有了新欢,生了新儿子。就算是纪王世子在孙家支持下得以归宗立储,那也不是她亲生的。她的人生已经没有了希望,只是作为家族崛起的工具人活着。倘若她知道了害死儿子的凶手行凶的原因,一时悲愤之下,发疯杀人,也没什么出奇。上辈子皇帝就没有惩罚过她,这辈子估计也不会有所区别。她毫无损失,反而为死去的儿子出了一口气,有什么可顾虑的呢?”

海礁倒吸了一口凉气,觉得小妹的话非常有道理。这么一来,事情不就麻烦了吗?

站在周家麾下官员子弟的立场上,海礁更希望太后能多活几年,哪怕是病重难愈,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周家的一种保护。有她在,皇帝对周家就得留几分情面。

更别说还有七皇子在。

七皇子固然是不能出现在世人面前,一旦被皇室正名,就有可能影响到八皇子立储的资格,可他活在世上,同时也是对许贤妃的一种保护。倘若将来有朝一日孙贵妃戳穿许贤妃二嫁之事,许贤妃就能告知世人,自己是七皇子的乳母,为了救七皇子才会留在宫中做了宫人,也是为了保护七皇子,才会做了皇帝的妃嫔……

虽然这事说起来同样不好听,但“忠君”之义总是比个人的小节更重要的。为了保护吴皇后嫡出的皇子,宫人牺牲自己的性命,被颂赞为忠婢;那许贤妃牺牲自己的丈夫儿子,屈身另嫁,怎么就不算忠心了呢?

反正她的前夫也在她成为皇妃之前,就停妻再娶了,认真算起来,谁负心绝情在先,还不好说呢!

上辈子许贤妃就被人质疑过有夫之妇的身份,可当时周太后已死,七皇子也没了,她就算说出实话,也没有人证能证明,皇帝的说辞更有可能会被朝臣视作为庇护宠妃而撒谎——毕竟这种事他过去没少干,只不过当时受惠的是孙贵妃而已。既然连正宫皇后与嫡皇子被害死,他都能睁眼说瞎话是意外导致,包庇一个嫁过人的妃子又算什么?况且这个妃子还是他自个儿坚持要纳的,周太后反对都没能拦下他。

当时,要不是皇帝坚持不肯让纪王世子归宗,而他膝下又实在没有别的皇子了,八皇子立储之事可能不会那么顺利。等到八皇子继位后,他年纪尚小,需要人代理朝政,内阁也同样是以许太后出身不正为名,逼她退居后宫,不得过问政务,改由内阁辅政的。

太后没有话语权,新君年纪又小,内阁中只有陶岳独撑大局,孙阁老虽已退位,却在朝中留下了许多党羽,又有纪王世子及宗室从中搅局。新君与陶岳一派花了好多年的时间,费尽力气才铲除掉孙家的势力,收回大权。而在这个过程中,陶岳心力交瘁,积劳成疾,西北边疆也因周家失势,主帅无能,战乱再起,天下人又遭受了多少苦难?

海礁不懂什么天下大事,但他生在西北,长在西北,打从心里盼着西北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他希望太后能多活几年,希望七皇子可以一直低调而不为人所知地活着,待有人质疑许贤妃时,能站出来为她正名。哪怕七皇子的出现,可能会影响八皇子立储,也总好过让孙家占了便宜。

海礁沉思良久,终于抬起头来,对海棠郑重道:“小妹,这件事很难办,但是……我不想撒手不管。我不知道就算了,可我既然知道,就得做些什么,否则将来太后与七皇子出事,孙家又得利时,我心里如何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