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出兵围剿(2 / 2)

正德崛起 何气生财 2829 字 10天前

伴随着阅读的继续,弘治皇上的神情,开始变得越发严峻起来。

当整封密奏全部看完之后,弘治皇上将奏章轻轻放在龙案之上后,更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心中更是在权衡,朱厚照在这密奏之中所言的种种,是否可行。

就这般思虑了片刻之后,弘治皇上还不待考虑清楚。

大殿门口,忽的又有一个小太监跑进了殿中,进入大殿的他,率先看到的就是跪伏在地上的那个小太监,见到这般时间过去,比他早进来送信的小太监还跪伏在地后,这个后进来的小太监,心中隐隐升起了一丝不好的预感。

可是眼下已然进来,想要退却离开已是不可能的事情,硬着头皮朝前走了几步的小太监,跪伏于地的同时,高声奏报道

“启禀皇上,内阁两位阁老,还有六部尚书,请求觐见”

大殿之中突然响起的奏报声,打断了弘治皇上的思考,弘治皇上将目光落在了这个小太监的身上,眉头紧皱的他,竟然一时之间有些迟疑起来。

若是没有朱厚照的这封密奏,弘治皇上定然还是坚持己见,继续召见两位阁老和六部尚书议事。

可因为看了朱厚照奏章的缘故,弘治皇上却忽然有些迟疑起来,盯着殿下这个小太监的他,顿时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大殿之中,弘治皇上眉头紧皱,一脸沉思之色。

大殿之下,两个小太监跪伏于地,两人尽皆都是一副有苦难言的表情。

后续进来那个小太监,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至于先进来的那个,此刻低头俯首的他,说是呲牙咧嘴也差不哪去,跪了这么长时间之后,双腿已然是麻了又麻。

可是即便如此,这个小太监也不敢有丝毫的异动,就是疼痛难忍的表情,也仅仅只是极其细微而已。

片刻之后。

龙椅之上的弘治皇上,终于从思索之中回过神来,抬头看向殿下两个小太监的同时,开口说道

“都起来吧,宣众位爱卿觐见”

“奴婢遵旨”

“奴婢遵旨”

跪在殿下的两个小太监,听闻到弘治皇上的话语之后,顿时满面喜色,双双磕头接旨之后,两人更是慢慢起身,尤其是先来的那个,更是在后面那人的搀扶下,慢慢起身朝着大殿外面退去。

时间渐渐流逝,大殿之上的宁静,很快就被两位阁老和六部尚书的到来所打破。

进入大殿之中的几人,虽然不明此次弘治皇上召见他们的缘由,但是能同时召见内阁和六部主事之人,又岂会是鸡毛蒜皮一般的小事。

众人在进宫的路上,就曾悄声商议,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方才惹得弘治皇上下旨同时召见他们,可是几人商议了一路,也未分析出分毫线索。

所以此刻的几人,在进入大殿之后,看到弘治皇上那一脸严峻的神情,所有人心中顿时一紧的同时,对于弘治皇上召见他们的缘由,也开始变得更加好奇起来。

不过纵使好奇,但是该有的礼数还是要走,一众朝臣在一阵君臣之礼结束之后,所有人躬身站于殿下的同时,更是内心忐忑的等待着皇上金口玉开,讲述召见他们此次进宫的缘由。

弘治皇上看着殿下躬身站立的一众朝臣,直接开口说道

“有女真余孽混入大明,出现在天津卫城之中,跟踪盯梢太子殿下,意图行刺”

弘治皇上的话语声。

顿时仿若一阵雷鸣一般。

瞬间在一众朝臣的心头炸响。

原本还一脸疑惑的朝臣们,在听闻到这句话语之后。

之前还遍布于众人脸上的疑惑和猜疑,瞬间消失不见。

所有人瞠目结舌满面惊惧的同时,更是露出了不可置信的神情。

站于最前面刘健,率先回过神来,满面焦急的他,抬头看向弘治皇上的同时,急促的问询道

“启禀皇上,敢问太子殿下现在情况如何那些女真余孽可否伏诛”

在其身旁的一众朝臣,听闻到刘健的话语之后,也瞬间回过神来,所有朝臣朝着弘治皇上望去的同时,更是满面担忧,一脸焦急模样。

弘治皇上看到众位朝臣这般神情,心中微微有些暖意的同时,开口答道

“太子殿下无恙,并且这些女真余孽已然伏诛”

大殿之上的一众朝臣。

听闻到弘治皇上的这番话语。

原本担忧焦急的神情,稍稍一松之后。

忽的想到了什么的他们,神情瞬间变得冷冽和森寒起来。

站在刘健身旁的李东阳,直接上前一步,对着弘治皇上躬身拱手奏报道

“启禀皇上,女真余孽,蛮夷之辈,成化年间就屡次犯边,态度对我大明相当桀骜不驯,故而后来惹来雷霆之怒,先皇四次讨伐清剿,险些让这些女真蛮夷灭族。

皇上登基之后,一直秉持仁德之政,所以对于这苟延残喘的女真蛮夷,方才手下留情,给其残喘的机会,谁曾想到这些女真余孽,对于皇上这般恩赐根本不知感恩戴德,竟然恩将仇报,意图对太子殿下不轨

故而微臣谏言,此等狼子野心之辈,根本不值得皇上心软可怜,微臣奏请陛下,待来年开春,兴兵关外,继续讨伐清剿这些女真余孽就是。

此次务必坚壁清野,永绝后患,绝不再给他丝毫喘息和报复的机会”

李东阳话语出口,大殿之上的一众朝臣,顿时一脸诧异的朝着李东阳望去。

站立在其旁边的刘健,在听闻到李东阳的话语,面露疑惑之色的他,在稍稍思索了片刻后,瞬间露出了一个恍然大悟的神情。

接着赶紧跟在李东阳的身后,开口出言附和起李东阳方才所奏起来,而因为有了两位阁老的带头,后面的一众朝臣,虽然心中有些疑惑,但还是纷纷上前躬身拱手,以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