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 孤岛(1 / 2)

永不下车 阳电 1491 字 20天前

突兀的责任感,并不是在看过“匿名者”的留言后,才有感而生。

回忆过往的二十一年人生经历,类似的感触,早已有过很多次,即便一时没有用语言明确的表达出来,也不代表他方然就是自绝于整个人类世界,一心只顾自己是否能永生不死的、没有任何情感的冷血动物。

情感,也许是脆弱的。

但催生出这情感的动机,却又是真切的。

一个人,哪怕再怎样有能力,也没可能从甫一降生便能自立于世界。

方然的童年,记忆寥寥,绝大多数回忆都被黑色的恐惧所占据,除此之外,便是莫可名状的列车梦境,但用不着仔细回忆,他也能想起无数微不足道的往事。

从孤独无助的童年,一直到此时此刻,完全是藉由外界,藉由人类社会的存在和运转,自己才能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逐渐成长为一个具备起码知识和能力、也拥有起码条件去放手去追寻永生的人。

人类社会演变到今天,每一个体之间的千丝万缕联系,越来越紧密,鲁滨逊式的人物早已不复存在。

何况即便鲁滨逊漂流记,也只是一部科幻小说,而非纪实文学。

提到这篇小说,对人类社会组织与运行状态不甚了了的人,往往信以为真,拿来作为“人类文明对个体并无太大意义”的论据,方然就几次碰到过这种情形,当然,受限于时间精力,他从未和持这种观点的人辩论过。

鲁滨逊,且不谈这只是一个虚幻角色,即便他真的存在,也经历过鲁滨逊漂流记里的荒岛求生,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甚至连作家丹尼尔笛福都知道,面对冷酷无情的大自然,一个现代智人,即便三头六臂也无法长期维持生存,所以才在小说的叙述里,让鲁滨逊幸运的得到了沉船上的不少工具、耗材,作为荒岛求生的启动物资。

不仅如此,但凡有理性的读者,都能很快意识到这样一个现实

鲁滨逊,他并非独自降生到荒岛,从呱呱坠地开始就一个人面对凶险万分的自然界,而是有人类世界的成长、学习和磨炼经历作为起码的基础。

倘若没有这种基础,譬如“狼孩”,方然倒不怀疑它们能在吉凶未卜的自然界生存下来。

然而那种生存,显然和人的生活不搭边,而更像是动物。

当今世界的每一个人,无一例外,不论身份地位、自身条件如何,全都是人类文明所抚养、塑造的人类之一分子,这论断,无关乎于某一个人的家庭出身,经济情况,也和这某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眼界品行没有任何的关系不论善人,还是恶徒,不论耄耋,还是孩童,都是构成“人类”这抽象概念的微小单元。

正是这聚集起来的一个个人,组成了人类,继而,以人类文明的方式,共生共存。

一边开车,一边思考,ford皮卡的自适应驾驶功能让方然心下稍安,他顺利返回伯克利大学校园,走出停车场,此时一轮明月已高悬天际,与夏季不合时宜的凉风拂面而来,让他收拢了衣领,稍作停留。

文明究竟是什么,此时此刻,“匿名者”的诉说让他思绪丛生。

甚至于,想起了那一篇著名的作品,

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不管在落笔之时,多愁善感的约翰多恩究竟是抱有怎样的一种心境,彼时彼刻,仿佛恰似此时此刻,穿越遥远的时间与空间,两个行为动机与追寻目标大相径庭的人,所见所想,却又会是如此的重合,会在同一个话题上,为这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感慨,嗟叹。

曾几何时,匆匆浏览过这篇饱含情感的作品,方然岂但是不理解,甚至还不以为然。

但是在看过了“匿名者”的绝笔之后

他的心情,却恰如此文。

“没有人是自成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