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1 / 2)

仅仅用了三日功夫, 狄青所率人马,便抵达了距水洛城不过十里的一处山包上。

在有王韶那惹来诸多后续口舌的前车之鉴的情况下, 经陆辞等人的大力推动, 加上狄青的制举出身、文官身份也予以了一些便利

赵祯早于半年前就已下令,恩准不设内臣督军, 将全盘指挥权完完整整地交到了他手里。

况且反对他变向行军的人终归只在少数, 倒是身为他左臂右膀的张亢与种世衡都极为赞同, 很快便平息了那些个不满牢骚。

当水洛城近在眼前时,狄青忽不急了, 甚至一反之前的紧迫感, 下令让各营就地扎营, 暂作歇息。

跋涉数日、终得喘息机会的将士们纷纷坐着啃起了干粮, 而狄青则将张亢与种世衡唤到一边,直截了当地询问道“我若让你们点五千人, 往周边蕃寨一趟, 试召集那数万蕃兵的话,能有几分把握”

张亢嘴角微抽, 不甚乐观道“至多三成。”

能从容地游走在唃厮啰治下的蕃、宋、夏三境边缘, 仗着有一股不容小觑的兵力,可谓占尽便宜的这几股蕃民, 显然都老奸巨猾得很。

先前之所以会向招抚他们的郑戩使者躬身, 多半是瞧在两线战局日渐明朗、辽夏难敌宋蕃二势的份上,才假意臣服,以免叫士气如虹的宋军伐夏时殃及。

既是这般见风使舵的存在, 当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宋军因一时麻痹大意、竟就轻易被夏军夺走如此一座壁垒时

可不得做壁上观,重新对宋军那忽高忽低的战力进行评估

不过他们这份明哲保身、又带了几分有恃无恐的做派,倒也不完全是坏事他们不见得乐意真为宋军冲锋陷阵、正面迎击那天降神兵似的夏军,也不可能愿为有着世仇的夏军对大宋反戈一击,从而把近邻给彻底得罪了。

“那便不必去废那功夫了。”

狄青对这答案并不意外,果断地放弃了驱使蕃兵的念头。

他紧接着将话锋一转,与二人商议起军情来“何以破贼”

这座曾让郑戩一派不住鼓吹的城寨,如今落入敌手,就一下调转头来,结结实实地挡了他们的道。

种世衡不假思索道“不论那部曲由谁统领,其目的不外乎要借此径入大宋腹地,绝不会在此多做逗留。”

此处边境的守卫皆依托于密集分布、可相互呼应的宋寨。

在速战速决后,哪怕水洛城再好,夏军都将面对随时要支援来的临近宋军,岂不是自投罗网

但凡不是个疯傻的,都将在补充军备后,继续南下。

张亢深以为然道“不错。水洛城一破,他们必将集中兵力,朝守备薄弱的腹地突进,城中至多留上数百员唱那空城计,迷惑我等罢了”

狄青微微点头。

于是只稍休憩了一个时辰,他便重新整军,循着地上的新鲜马蹄印,继续朝南追去。

在他们风风火火地抛下身后的水洛城后,又过了半日,临近军寨才终于商议出个结果来,两位各点了三千兵马的军都指挥使姗姗来迟,围住了早已人去楼空的水洛城。

而浑然不知早有人一路风驰电掣,追在了夏军主力后头

狄青领追随他时日最长的六千前军,轻骑上路,快速而隐秘地朝环州推进;张亢将次军,以步卒为主,随后跟进,随时准备听令支援狄青的前军;种世衡资历最轻,负责将后军,主理辎重的输运。

除了最初还能寻着一些夏骑兵留下的蹄印外,很快狄青就发现狡猾的李元昊也意识到这点,亡羊补牢地故布疑阵,不仅有绕行山路、靠浓密草植掩饰大军蹄印,更有假意分兵、往不同方向奔去,来混淆视听的举动。

不过追到环州,面对一座当初因毫无防备、已然被忽然而至的夏军速攻而被糟蹋得千疮百孔,哀鸿遍野时,狄青也未曾停下脚步,只派人传信于后头的张亢,令其尽快赶至此处,分出一股人来收敛残局,便继续往前追去了。

主帅都不分日夜地一路疯赶,底下兵士岂敢有半分懈怠

自然也只有跟着狄青,跟不要命地往前猛冲,所有的苦都先堵在了肚子里。

但他们实在不懂狄将军究竟在急什么

此时若张亢或种世衡也在前军,或许就能看出狄青为何这般火急火燎了。

这支孤军深入的夏军,自然不可能是自寻死路,而恐怕是一场孤注一掷、意在汴京的围魏救赵。

一旦突袭汴京的大胆计划得逞的话,势必要逼得东西线军士不得不投鼠忌器、宋蕃盟军分崩离析、宋军自行退兵还算事小,若是陛下落入夏人之手的话

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夏军剑指汴梁的惊人谋划,不过是狄青自个儿的猜测罢了。

当他为李元昊设身处地地作想时,唯独这种疯狂的解释,才符合对方的一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