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第七十九章(1 / 2)

在其他人用各自的办法得知, 官家之所以特设了这三千贯钱以免家贫者还需外借, 还是因为听了陆辞上表后

陆辞在新科士人中的威望, 自然而然地就拔高了许多。

不管是金吾卫开道也好,还是额外赐菜品也罢,与这相比,甚至都算不了什么了。

这可是真真入了官家的眼,话都能被官家听进去的

一时间在这些追随陆辞的目光中, 虽仍是羡慕和嫉妒居多, 但因此免收向外贷谢恩钱和期集费的窘迫的一些寒家子,就在这复杂中,又悄悄地添了几分感激。

而原想以职事者可免诸多款项为诱利, 正各自笼络其他人的蔡齐和萧贯,他们的许诺, 就一下变得不那么吸引人了。

陆辞还透过这回简单的小试牛刀, 看出了更让他感兴趣的一点。

自己所递上的表,竟能那么快就送到官家面前去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明知这点的陆辞, 非但没再接再厉,续递陈表, 而是偃旗息鼓,按兵不动了。

陆辞自是为了避嫌。

他虽穿了件绿罗公服,但正经算来, 可还是一介白身, 并无一官半职。

若贸然仗着皇上对他来得莫名其妙的恩宠, 就来指手画脚,大放厥词的话怕是要还未踏上仕途,就要准备收拾包袱还乡了。

于是在试探过皇帝的态度后,他就在朝官们对自己赋予更多关注、甚至敌意之前,彻底安静下来,专心着手于被安排给大魁的期集所事务。

三日之后,他就以蔡齐和萧贯呈上的两份名单为基础,略作了增减,最后是各依所长,点了五十职事,依律上申礼部。

本来期集所中事务就很是有限,又分得具体细碎,还有吏人仆役在,并非真要士人们事必躬亲。

因此,等真安排下去后,陆辞一下就变得清闲起来了。

一晃十几日过去,就到了朝谢之时。

正谢是由太史台择的具体日子,在那日之前,陆辞就将职事者收好的谢恩银,呈上礼部,再顺道将礼用笺表给写好了。

皇帝当然没那闲工夫和兴致,一一过目五百多号人的笺表,得此殊荣,担此重任的人,自然又是身为大魁的状元。

陆辞对此,业已近麻木了。

“臣等誓坚素节,勉效前修。拜敕在廷,方被采葑之宠。捐躯报国”

跟谢恩诗不同,赐第谢表的主题是表忠心,且篇幅上的要求,可要短了不少。

陆辞更是已经渐渐适应了三天一谢五天一拜的节奏,倒也写得像模像样。

递表之后,陆辞便带着一行士人整齐列班,对着有君主在内的殿门,听赞者引唱后,面上摆出虔诚模样,毫不含糊地躬拜下去。

如此反复一次,关于朝谢,就算大功告成了。

所谓朝谢,却连皇帝的面都见不着,对着大门就算拜过了。

平白无故地为这么个仪式浪费了一整日的时间,望着一脸激动的其他士人,陆辞面上还挂着得体的微笑,却暗暗坚定了绝不留京的决心。

等天高皇帝远,他自逍遥,谁爱拜谁拜去。

然而谢完皇帝,又得再谢一回同样在他的贡举考试中毫无贡献的先圣和先师。

仪式总体与省试前那一场并无分别,众人也就熟门熟路了。

陆辞还被迫再一次出尽风头。

他因这招来无穷差使的榜首身份,需专为此仪再定十四职事官不说,还要作为亲自献释菜礼。

而朝廷帮着在榜中选出的那位监礼官,名义上虽需帮他弹压不恭者,只可惜这次并无这般胆大包天之人出现。

导致对方无法行使这等权力,只有遗憾地作罢了。

再然后,便是拜黄甲,叙同年。

因与谒谢相隔数日,被这两回折腾得身心俱疲的陆辞,索性趁有闲暇,除了偶尔喝喝茶,交交顺眼的新友外,就翻起了律义相关的书籍。

在这些同年登科的进士中,陆辞只选了几位结交,其中包括了有过几面之缘的庞籍。

但作为榜眼和探花的蔡齐和萧贯,却被他一早就在心里排除在外了。

陆辞态度明确,既不特别亲近北人,也不有多针对南人,多是一视同仁。

特别是得了职事,却疏忽职守,消极怠工的人,陆辞可不管是南是北,都一概以撤职做严惩,绝不姑息。

杀鸡儆猴了几次后,就彻底压下了一些人的小心思了。

因众人皆知陆辞受皇帝恩宠,虽北地来的士人难免心里嘀咕,但也不敢说些什么。

蔡齐与萧贯则是明争暗斗不断,唯一默契的地方,就是到了陆辞跟前,就一起装作和睦。

只要他们能完成分内之事,陆辞也就当做不知。

连皇帝都拦不住的斗争,他就算能管住,也得装作管不住。

柳七和滕宗谅皆好与人交际,在这五百多新科进士里,虽多是与他们脾性不合的,但亦有难得瞧得上眼的几个。

在这期集所中,这二人最是如鱼得水,乐不忘归。

唯一雷打不动的是,他们每晚就寝前,都要寻陆辞说说话,道会儿白日结交了哪些人,才觉舒服自在。

相比之下,朱说就要安静多了,见陆辞看律法书,他也有样学样,默默地跟着看了起来。

这却不只是他对陆辞有着根深蒂固的信任的缘故。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他心知授官之时,便是离别之日,心里万般不舍,便恨不得每时每刻都跟陆辞光明正大地黏在一块儿。

别说陆辞是看律法书了,哪怕他跟柳七一样,是在看些乱不正经的香艳小册子,朱说怕是都能一边皱着眉头,一边睁眼说瞎话。

柳七见陆辞竟连在他眼里最为枯燥的律义都能看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就忍不住揶揄道“莫不是连区区三元都已难足摅羽的进取之志了,接下来还要考个明法科的第一人,以做锦上添花”

陆辞睨他一眼“禁民为非者,莫大于法。金科玉律尚且不明,纵饮冰茹蘖又有何用”

在筹备贡举的这几年里,陆辞甫一意识到,律义条例并不在考试内容之中时,不由很是错愕。

本来作为筛选最精英的未来官员的进士科,多年来偏重繁缛浮华的诗赋,却较轻务实贴情的策论,单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令他感到匪夷所思的了。

现还得知,居然连律义都不必略通,更觉不可理喻。

能诵诗赋,然既不知谋策,亦不通律法被选的此类人才,于经世致用,又有何益